2013年7月26日星期五

大寒保健 每天需多睡一小時



Speed Dating,Matching,極速約會-大寒保健 每天需多睡一小時


















大寒保健 每天需多睡一小時






前天,是牛年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俗話說大寒是“陰盡陽生”,過瞭大寒,人們體內的陽氣和身心狀態,也隨著節氣的變換加以調整,陽氣開始萌發與生長。那麼大寒時節,大傢在生活起居、飲食健康等方面應該如何調養呢?本期《健康周刊》邀請省人民醫院杏苑國醫診治中心主任李學麟教授、福州市一醫院健康管理師陳輝提供一些參考性建議。


不僅要防寒,還要防風


大寒時節要順應“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瞭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養陰氣。大寒時節,除瞭防寒之外,還須防風。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因此,入睡前以熱水洗腳,特別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冬季若不能註意保暖避寒,容易導致人體人抵抗力下降,心、肺、胃等臟器的功能紊亂,容易引起氣管炎、胃病、冠心病的復發,使感冒、關節痛、咳嗽、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等病發生或加重。尤其是老年人,在傳染病流行時,不但感染率高,而且發生並發癥的比例也較高,所以老年人更需避寒保暖。


太陽出來後,再去晨練


大寒時節的運動可進行慢跑、太極拳、打籃球等,但均應註意適宜、適度。


由於天氣寒冷,冬季老人戶外活動少,但還是要堅持鍛煉,而鍛煉應該以室內為主。冬季如外出晨練則不能過早,應在太陽出來後再進行,因為晨練對氣象環境的要求,可概括為八個字“避開煙霧,親近陽光”。尤其是冬季日出之前,天氣是非常寒冷的,此時太陽尚未升起,氣溫寒涼,外出鍛煉,不利於陽氣的“養藏”,反而易受“風邪”侵害,損傷內臟,引發關節疼痛、胃痛等病癥。


忌吃黏膩生冷食物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養、積蓄的最佳時機。大寒時節進補不僅能調養身體,還能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飲食應遵循“秋冬養陰”、“無擾平陽”的原則,食用一些滋陰潛陽且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如:羊肉、狗肉、鵝肉、鴨肉、核桃、栗子、白薯、蘿卜、藕、木耳、胡椒、菠菜、油菜、綠豆芽等。冬季應切忌黏膩、生冷食物,因此類食物屬陰,易使脾胃之陽受損。大寒節氣應遵守保陰潛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減咸增苦,宜熱食,味道可適當濃一些,但要有一定量的脂類,保持一定的熱量。


此外,還應多食用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油菜、菠菜等。


進補應因人而異


冬季飲食保健也應因人而異,不同的人群進補重點有所不同。如白領辦公族長期超負荷腦力勞動,應該在積極進行調整的同時,多加些補養精血之品,如靈芝、人工栽培的蟲草等,但不宜亂用阿膠、雪蛤之類血肉有情之品。


以下幾種人群適合冬季進補:養生益壽者;易患冬病者;陽氣虛者;防春夏病者。但食用藥膳不應盲目,如有內熱者就不能隨意進補;膽固醇高者不能進食油膩的藥膳;糖尿病患者不能選擇含糖多的藥膳,如八寶飯等。人們食用藥膳主要應選擇平補、清補,不要盲目選擇豐厚的藥膳。選擇藥膳的人的年齡也不宜太小。


由於不少現代人長期處於壓力過度、冰涼不忌、嗜食辛辣等飲食起居不正常的狀態下,因此體質也越來越錯綜復雜,單一化的體質幾乎不可見,體質還有寒熱虛實交雜、寒熱虛實真假的可能。要更好地在冬季調養好身體,最好請有經驗的中醫通過望聞問切,確定自己的體質屬性,再采取合適的飲食調養為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