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9日星期一

天冷防“風”別放松



Speed Dating,Matching,極速約會-天冷防“風”別放松


















天冷防“風”別放松



中風是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腦溢血、腦梗死等原因引起的。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中風”已成瞭亞洲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二號殺手,每年有超過200萬人死於中風。而我國每年都有270萬左右的人中風,其中170多萬死於中風,且這兩個數據都在逐年增加。我國存活下來的中風病人中,約有60%-80%有不同程度的殘疾。這段時間,隨著冷空氣的不斷入侵,醫院裡的中風病人也有所增加,幾乎占到急診量的兩成。

 12月和1月中風高發的時間段

據統計資料,往年70%以上的中風患者發病在12月份和1月份。中風是對腦血管意外的統稱。由於發病急,來勢猛,難以預測,病死率和病殘率較高,因該病多發於中老年人,而80%以上發生在冬季,故醫學專傢又稱之為“中老年人冬季的流行病”。

醫療氣象學研究認為,冬季天氣轉寒,氣溫、氣流等氣象要素變化劇烈,而冷空氣又不斷入侵,人體受凍後,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全身毛細血管痙攣性收縮,血液循環的外周阻力加大,引起血壓升高,血小板也易於凝集而形成血栓。又因為中老年人的生理機能減退,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降低,所以極易在冬季發生中風。“三高”中年人也不易躲過中風。

中風的發病率已經非常高瞭,平均1000人中,大概有15人曾經中風。而腦溢血、腦梗死等更是引起中風的主要原因,動脈硬化、高血壓、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患者也比較容易中風。這些疾病會導致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和狹窄,當溫度變化較大時,這些患者很容易出現中風的癥狀。據臨床醫學統計,約90%以上的中風病人患有高血壓,尤其是平時沒有明顯癥狀,而傢庭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有危險性。如今,50歲以上的人中,90%以上患有高血壓,而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發病率也非常高。

中風的發病率隨著年齡而增長,約72%的首次中風發生在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但這一數據也在發生著變化,中風開始出現低齡化的趨勢。由於現在的中年人,尤其是男性飲食、生活習慣不良,工作應酬不斷,煙酒不離身,加上不規律的作息時間,導致他們成瞭患高血壓的主要群體,因此中風在他們當中暴發的幾率非常高,應該引起重視。老年人日常生活要更加當心。

高血壓是引起腦溢血、腦梗死的主要病因,而腦溢血、腦梗死則是引起中風的主要原因。季節寒冷這個“誘因”導致中風病人增加。年紀比較大的,而且有高血壓的病人最忌忽冷忽熱,驟冷時極易導致中風突發。   不少老年人中風都是半夜從溫暖的被窩中起來去廁所時發生的。除瞭半夜起床如廁,寒冷天從空調房間外出突然受寒也容易出事。由於老年人對環境溫度變化的耐受性明顯降低,當遇到冷空氣刺激時,血液循環會加快以抵禦寒冷,引起血壓明顯升高。臨床研究表明,每當寒潮來臨之時,便是腦溢血多發之日。所以,冬天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最好不要在寒冷中受凍,要註意保暖。天氣寒冷時不宜早起鍛煉身體,更不宜吹寒風,因為那樣容易使血壓明顯升高,引起中風。

 不要忽視中風發作的早期信號

中風發病急驟,難以預測,但發病前會出現一些早期信號。如果能瞭解這些信號,積極防治,會大大減少危害性,甚至不發病。因此,一旦出現如下征兆應引起高度警惕,並馬上送醫院診治。突然眩暈或頭痛加劇;視物不清或失明;突然出現舌根發硬或失語;突然一側肢體麻木、乏力、活動不便;精神疲乏,頻打哈欠,或惡心、欲吐;“性格”突變,智力減退,缺乏正常的判斷力和理解力;無原因的嗜睡等。

  掌握中風突襲的應對策略

與腦部血管梗死或溢血程度不同,中風的程度也大不相同,輕微的中風人體感覺可能並不明顯,很有可能被忽略,而嚴重的中風則可使患者昏迷,若不及時治療極有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輕度中風: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當身體出現手肩發麻、頭暈或反復發作的眩暈、走路不穩時,須趕快去醫院就診,因為這可能是輕度的中風;摔跤引起手腳發麻,雖然一時沒有影響正常生活,也要到醫院檢查,因為這也可能是中風。當出現類似以上癥狀的時候,應該盡快到醫院就診,註意保暖,避免更嚴重的中風發生。

重度中風:一旦發生突然失語、劇烈頭痛、惡心、嘔吐及昏迷時,傢屬應盡快送病人到醫院搶救,越快越好,早一分鐘到醫院,病人的治療情況就會好很多。腦梗死在發生3-6小時內搶救,比6小時後搶救的致殘率減少40%以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