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星期四

新沂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膨脹控制

新沂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膨脹控制

新沂市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膨脹控制


1.污水處理廠概況表1  污水廠的進、出水水質

指標PH

SSBOD

(mg/L)

COD

(mg/L)NH3-N

(mg/L)

進水

7.0300

200出水

7.530

3012015

2.污泥膨脹及其原因分析

  2003年12月以來,該廠出水中的COD和SS均超標,同時在氧化溝的水面上存在一定量的泡沫,鏡檢發現活性污泥中鐘蟲(鐘蟲越多污泥活性越好)的數量急劇下降,且出現大量的絲狀菌,SVI值平均為210ml/g,說明發生瞭污泥膨脹。  根據水分析記錄,氧化溝內的DO濃度在2.0mg/L以下,出水PH值在7.5----8.5之間,進水中N、P含量豐富。鏡檢時沒有發現硫菌、貝氏硫菌、球衣菌等含硫化合物較多時大量繁殖的絲狀菌,因此斷定DO、PH和C、N、P營養以及含硫化物過多等都不是引起污泥膨脹的原因。一段時 間以來,以為是污泥負荷太高(一直較高於設計值)引起污泥膨脹的,因此采取瞭增大排泥量等辦法把污泥負荷降低到0.11kg-BOD/(kgMLSS.d)左右,並在此負荷下穩定瞭12d,但在測定SVI值時發現SVI的降低不顯著(220---160ml/g)不能解決污泥膨脹的問題,所以負荷高低也不是引起污泥膨脹的主要原因。  經過分析確認,微量金屬元素缺乏是該污水處理廠發生污泥膨脹的主要原因。為此,配制瞭含鐵為2mg/ml、鎳為0.1mg/ml的溶液,並用射流器投加在配水井、貯泥池中(與進水的投配比例為1:1000同時增加DO、MLSS、SVI、COD、SS的日常測定次數。測定得到的SVI值見表2。

表2  投加鐵、鎳後的SVI值變化日 期

1月181月20

1月211月23

1月241月25

1月26

1月27

SVI

186

200

156  從表2可以看出,采取投加含微量元素溶液的措施後,SVI值由原來的ml/g左右迅速降到60ml/g左右,污泥膨脹得到瞭有效控制,氧化溝內的泡沫也消失瞭。運行穩定後,出水的COD、SS均有所降低(COD小於100mg/L,SS小於30mg/L),出水水質也達標瞭。

4.結論  通過對該污水處理廠運行狀況的調查與分析,確認微量元素缺乏是污泥發生絲狀菌膨脹的主要原因。為此,采取瞭投加含微量元素混合溶液的辦法,有效地控制瞭污泥膨脹,使生化處理系統得以維持正常運行,並確保瞭處理出水水質穩定達標。從整個實踐過程中可得出如下結論:

  1) 引起污泥膨脹的原因很多,要逐一分析、逐個排除,不能盲目地單單從負荷過低或負荷過高入手。  2) 對於氧化溝來說,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低負荷引起的污泥膨脹。

  3) 微量元素是微生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如果微量元素缺乏,則生化處理系統不能維持正常運行,將會出現污泥膨脹等不正常現象,因此,投加微量元素是解決生化系統異常現象的一種可供選擇的方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