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0日星期四

探秘望魚古鎮 被遺忘在茶馬古道上的故事_7



探秘望魚古鎮 被遺忘在茶馬古道上的故事


















探秘望魚古鎮 被遺忘在茶馬古道上的故事





  當你因旅途奔波想停下來歇歇,當你看慣瞭千篇一律的古鎮已產生瞭審美疲勞,當你感嘆古鎮逐漸消失的無奈,又苦於尋找新的去處,眼下,望魚古鎮是個極佳的地方,雖然它也在旅遊現代化的浪潮下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不過它的古色古香依舊吸引著大批人前往,隻因這裡沒有市儈,隻有安靜生活的人民。

  古鎮很小,小得一支煙的功夫便可從頭走到尾。街道兩側是清一色的老式木結構吊腳樓、小青瓦木板房,細節的精美無處不在,木制的窗花都是各種的動物,用作支撐梁柱的石礅每一面都雕刻如飾品。

  清幽的望魚古鎮

  第一次知道望魚古鎮是在央視《國傢地理論壇》的“雨都雅安”專集,作者以細膩的攝影手法將望魚的古老、鄉趣展示得極富感染力。從此望魚便成為心頭揮之不去的地方。

  望魚古鎮是昔日茶馬古道進出成都的重要驛站,還是雅安著名特產“雅魚”的產地。因為主要建築坐落在一突兀於山腰的巨石上,巨石形似一隻守望著周公河遊魚的貓而得名。

  石階

  棄車拾級而上,當我登上這百多級的臺階時,不禁驚嘆望魚古鎮的奇特瞭,原來新舊就在這方寸之間和諧共生,錯落有致,絲毫沒有混雜凌亂的感覺。數分鐘之前,我還走在一個毫無建築特色的現代村鎮中,然而,時光卻能很快切換到瞭五六十年代的歲月瞭。

  古鎮生活

  石板街面上冷冷清清鮮有人來往,幾隻小雞旁若無人地站在街中間無所事事,幸好還偶有坐在房簷下曬太陽的老人和匆匆而過學生的身影以及屋簷下掛著的黃澄澄的老玉米。這才透顯著古鎮頑強的生命氣息。

  美麗古鎮

  古鎮很小,小得一支煙的功夫便可從頭走到尾。街道兩側都是極為平常的百姓傢的房子,清一色的老式木結構吊腳樓、小青瓦木板房,房屋全都是木制的,見不到沙石和土墻,除瞭墻基外也甚少用石料,屋頂一律是黑色的瓦片。同所有的古村一樣,細節的精美無處不在,木制的窗花都是各種的動物,用作支撐梁柱的石礅有四面的,有八面的,每一面都雕刻如飾品。

  古鎮 雨天

  雨城氣候多雨潮濕,歲月的痕跡連同那些青苔佈滿瞭各個角落,幽暗的綠色占據著視野。青石鋪就的老街和已經傾斜瞭的房梁都無語地述說著古鎮的歷史。石板上先民腳步踏出的凹槽和掛在房簷下的草鞋,把古鎮的艱辛從遠古延續到今天。

  古鎮生活

  小小的望魚古鎮是一段正在消失的歷史碎片,那些掛在房簷的大紅燈籠顯得十分矯情,無法掩蓋古鎮的衰敗,還原古鎮昔時的喧嘩。靜靜地走進古鎮,呼吸來自山野的氣息,這一段小小的碎片,也許會波瀾不驚地讓你想起遠方的故鄉……

  【景點介紹】

  望魚古鎮看點

  望魚老街

  望魚老街

  望魚老街是一條狹長的一字形長街,一條青石板路縱貫全街面,路面已被歲月打磨得幽幽發光,漫步其上令人遙想起當年茶馬古道上來往的客商與馬幫。街道兩側全部為木結構青瓦房和吊腳樓,精致的瓦楞、墻角、窗欞和柱基石上的雕花顯露出昔日的繁華。這些建築曾經是衙門、銀莊、當鋪、藥店、繡樓、旅店、飯館、茶鋪和戲臺,現在大多已成為民宅。老街的兩頭古時設有柵道長長的石梯,可達到河邊,並與新街相連,要進入老街,必須順石梯登至山腰,表現出易守難攻的防衛性,是古集鎮出於防禦山匪流患的需要。

  天漏

  古鎮陽光

  望魚老街因地形限制,整體形態呈狹長形,建築由長街串連佈成,且多采用下店上宅或以天井分割前後不同功能,具有復合型的特點。房屋門面多為門板、滑槽和門樞孔構成。房屋的地坪有一定高差,有的門口還設有若幹級石階,臺階與街面有各種花疑義式樣的孔洞相連,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統。雅安古稱“天漏”,當地雨水較多,住宅多用四合頭式,又稱“四水歸池”式,四面屋簷相連,落雨時行人可從簷下走通各處。從老街朝山上走,可見一些人傢的宅院建在山坡上,相比老街的居住建築,院落的規模更加宏大,並留存有大量精美的木雕與石雕。望魚古鎮後來還成為電影《被告山杠爺》的外景拍攝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