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星期一

“營口事件”的思考-治污的根本出路是產業轉型

“營口事件”的思考:治污的根本出路是產業轉型

“營口事件”的思考:治污的根本出路是產業轉型


  營口造紙廠制造工藝太落後,花再多的錢治污,也隻能是裝模作樣。要鏟除污染,根本出路是徹底淘汰落後產能,實施產品升級換代或幹脆轉產,加快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環保部和遼寧省政府的兩道停產治污督辦令,在營口造紙廠成為一紙空文?昨日,新華社新華視點給出的結論是嚴重的地方保護,即營口市政府為該廠頂風排污充當保護傘

  環保部近年來年年都對國內不同地區的污染大戶采取掛牌督辦手段,可這些污染老油條很多都受地方政府保護,腰桿子硬得很,什麼停產整頓、限期治污,隻消京城的督察官前腳離開,廠子後腳就恢復生產,一切照舊。

   鑒於營口事件及當地環保局充當行政不作為甚至扮演助紂為虐的無奈角色,部分網友再次理想化地呼請對環保部門實施垂直管理體制——其實,此謂典型的垂直依賴癥,須知,頂風排污從來就不是地方保護一宗罪,否則有黨管幹部的利劍懸著,要做到殺一儆百實乃小事一樁。

  筆者查閱 瞭營口造紙廠的歷史背景:該廠建於1936年偽滿時期,解放後收歸國有。迄今,該廠仍設置有獨立的附屬醫院及附屬小學,僅憑醫院與小學建在廠內——計劃經 濟大型國企辦社會的歷史尾巴迄今未能割斷,稍懂行的讀者即可想象到該廠的歷史包袱、生產規模、環保欠賬,及它對確保地方社會穩定的利益攸關性是多麼的沉 重(痛)

  事實正如此,對其實施停產治污甚至直接關廠,無非是一紙紅頭文件的事,但要把這個龐大的爛攤子收拾停當,尤其要把數千 工人和數量更眾的傢屬們的飯碗安頓好,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一回,京城督察官們來者不善,但營口市負責官員卻底氣十足:造紙廠是老國企,歷史遺留 問題較多,對待造紙廠啟動生產,市政府是在權衡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後作出的決定。這話軟中帶剛,口氣之硬絕對不容有絲毫討價還價的餘地—— 都知道穩定壓倒一切,誰敢連穩定都不顧?!

  類似營口造紙廠污染,地方政府真正害怕的絕對不是京城的督察官而是本地老百姓尤其是深受污染之害的農民群體。於是,營口造紙廠也建有治污設施,花錢也不少,但平時這些玩意兒都是用不起的,是拿來應付上級督察及面臨問責時做擋箭牌使的。

  為何治污設施用不起——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答案是營口這樣的老造紙廠生產工藝太落後,其所面臨的根本問題是徹底淘汰落後產能,實施產品升級換代或幹脆轉產幹別的。否則,因其制造工藝先天落後,花再多的錢治污,也隻能裝模作樣圖個形式……

   與目前已禍害廣東水域、迄今仍在社會輿論痛斥漩渦中難以自拔的紫金礦業污染,背後是觸目驚心的官金勾兌不同,掀開受地方保護的國內絕大多數污染老 油條們的厚重帷幔——要鏟除污染,根本的途徑是加快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新產業、新就業崗位、新經濟增長點和新稅源若都有瞭依托,治污才真正有瞭經 濟、社會和政治的三重基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