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星期四

積極推動企業碳減排 重視碳市場長期影響

積極推動企業碳減排 重視碳市場長期影響

積極推動企業碳減排 重視碳市場長期影響


 圖為北京環境交易所總經理梅德文(中)和匯豐環球研究氣候變化策略亞太區總監陳偉欣(右)接受中國責任投資論壇專訪。中國社會責任投資論壇是由證券時報CSR中心與商道縱橫聯合推出的交流溝通平臺,旨在探討中國資本市場的責任投資,促進資本市場社會責任建設。(周晶/攝)

  編者按:氣候變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從新一屆國傢領導班子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政策導向是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型。這些政策與低碳化發展息息相關。近期碳交易市場的起步,將會給一些企業帶來“痛”,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機遇。證券時報近日邀請到環境交易所和投資機構的各方專傢共同探討氣候變化環境下的中國投資策略。

  隨著深圳首筆碳交易成功的鐘聲敲響,中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投資者面臨著哪些風險和機遇?迫切需要做哪些準備?中國責任投資論壇邀請到北京環交所董事、總經理梅德文先生和匯豐環球研究氣候變化策略亞太區總監陳偉欣先生就全球氣候變化和中國投資策略進行瞭探討。

  投資者需切實樹立

  碳風險意識

  在被問及投資機構如何把握碳市場風險和機遇的時候,陳偉欣認為,氣候變化問題是不分國界、不分行業的。他提出投資者不應把碳市場看作利基市場,而應該把碳市場擴大化,所有投資者都應該開始著手對自己投資行業和企業進行監控分析,去分析這些公司是否有應對氣候變化的意識或者他們為應對氣候變化做出瞭怎樣的準備,去激發他們減排的意識,讓他們能源使用更加有效、更加低碳,讓廣大的公眾看到公司為減排做出的貢獻。但就短期而言,所有政策影響比較大的還是“三高”行業。

  目前,中國碳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為各種機構創造瞭機會。梅德文指出,目前正在進行碳排放交易試點,國傢和政府給那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企業一個約束指標。這些企業為瞭完成他們的任務,肯定會借助技術方式或其他的方式來完成任務。因此,低碳減排方面的技術服務機構和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能給他們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

  低碳化發展

  隻是速度問題

  梅德文和陳偉欣對未來穩定的低碳政策都表現出良好的預期。

  “改革開放35年,中國經濟取得瞭舉世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也給中國帶來瞭社會和環境兩方面問題。我們經濟的發展是以犧牲廣大農民工的利益換來的。每個城市統計上來的GDP包括農民工創造的那一部分,而這個城市並沒有給他們相應的福利待遇,比如說教育、醫療、社保,這是不公平發展問題。當然,我們是發展中國傢。這是發展中國傢的必經過程,是正常現象。但是未來政府必須解決這樣的問題。再有就是自然環境方面。去年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霧霾,就是中國重大的環境危機、環境問題、環境風險的一個信號。它警告我們,中國如不盡快盡早地解決,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環境問題,而是重大的社會問題。”梅德文有些激動地說。借用麥克爾·波特的國傢發展四個階段的理論,梅德文表示,“中國目前還處於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兩個階段。要素驅動階段可以進一步解決我們中國的社會問題,投資驅動階段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率地解決我們環境的問題。這兩個階段都需要政府強力地介入環境市場工作中來。因此,我認為,不管是為瞭應對國際氣候變化談判的壓力,還是中國自己的環境約束、能源約束及資源約束三大約束的背景之下,還是為瞭解決我們中國自己的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問題,我們都應該高度重視環境市場的投資,高度重視能源市場的投資,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市場的投資。我非常看好中國的環境投資。”

  陳偉欣也表示,中國現階段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低碳化發展的速度問題。從新一屆國傢領導班子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到的政策導向是環境友好型、可持續發展型。這些政策與低碳化發展息息相關。然而,如何將這些政策有效快速推進卻是關鍵。

  中國低碳政策成績顯著

  從去年底國傢發改委宣佈在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湖北、深圳和重慶七個省市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到6月18日深圳碳排放權交易所率先在國內開展碳交易,在大部分專業人士的眼中,這項工作進展還是比較快的。梅德文卻提醒,“人們總是高估瞭一個新技術的短期影響力,同時低估瞭一個新技術的長期影響力”。他解釋說,低碳技術、節能技術、碳交易市場在一兩年內對人們的生活生產和消費可能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三年、五年以後,可能在“十二五”末期、“十三五”期間,這項技術將給我們生產、生活和消費產生巨大影響。

  在氣候變化投資策略專傢陳偉欣的眼中,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進步主要在政策制定上。他提到,如今中國已經把很多低碳發展和抑制環境變化的內容引入到中國的政策裡面。比如說“十二五”規劃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有關限制水違規排放、限制能源使用、碳交易的規定。

  此外,梅德文還提醒,“碳市場不是一個單獨的市場,雖然目前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完整的、可操作的碳金融政策試點。但是,我相信在碳交易試點運行兩三年之後跟碳相關的金融產品就會出現。因為隻有這樣,碳市場規模才可以做得更大,才具備流動性。否則市場就沒有流動性就實現不瞭總量減排、低成本高效率減排和給碳排放定價這三大功能。如果不能實現這三大功能,碳市場就起不到該起的作用瞭。”(執筆:中國上市公司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江聃)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