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7日星期五

“限塑”緣何有“令”難行?

“限塑”緣何有“令”難行?

“限塑”緣何有“令”難行?


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位提著菜籃子的人大代表格外引人註目,他就是與塑料袋污染鬥爭瞭9年的浙江省永嘉縣農民陳飛代表,與他一起來北京的還有3200隻他準備送給代表們的折疊式環保菜籃子。

拒絕使用塑料袋不是一個新話題,但代表們手裡一份份關於“限塑令”實施9個月遭遇有“令”難行的調查,卻又讓這個話題顯得格外熱辣。“限塑”遭遇有“令”難行尷尬

2008年6月1日起,我國開始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型塑料袋,不在此列的實行有償使用制度,被百姓形象地稱為“限塑令”。小小塑料袋引起如此重視背後,是一筆節能環保大賬。

“限塑令”實施9個月來,效果究竟如何?一些全國人大代表調查發現,在很多購物場所“限塑”遭遇有“令”難行尷尬,有人甚至戲稱“禁白”成瞭“白禁”。

一直關註“限塑令”實施效果的陳飛帶來瞭一份《“限塑令”為何有令難禁》的議案。陳飛說,“限塑令”規定商場、超市、農貿市場等場所不得提供免費塑料購物袋,實際上農貿市場和幾乎所有小便利店、食品店等不僅還在免費提供,並且超薄袋也仍我行我“塑”,商場則由於購物袋大部分是商品自帶也幾乎沒受影響,而大型超市盡管實行瞭手提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但卻對消耗量巨大的連卷平口塑料袋實行免費。

同樣關註到“限塑令”實施效果並精心準備“綠色議案”的還有全國人大代表張肇毅等。張肇毅說,目前小型超市和店鋪仍在免費提供普通塑料袋,農貿市場、菜市場、流動小販超薄袋仍在大量使用,“限塑令”實施效果不佳。據他介紹,2008年盡管“限塑令”實施瞭半年,但農貿市場等非大型超市零售場所塑料袋用量基本沒有變化,大型超市雖然手提購物袋用量減少到原來的約三分之一,為530噸左右,而平口袋用量卻增加瞭一倍,為1800噸,兩年消耗總量變化不大。

“限塑令”緣何未達到預期效果“農貿市場等是塑料袋消費大戶,也是管理難點。”張肇毅說,商戶怕用符合標準的塑料袋向顧客收費丟瞭生意,所以幹脆免費提供價格便宜2/3的超薄塑料袋,而市場管理人員管理積極性也不高,再加上有些市場招商困難也不願得罪商戶,結果造成“限塑令”如同虛設。管理不力觀點也得到陳飛認同。他說,“限塑令”未得到有效推行,關鍵是目前還未落實完善的管理責任制,缺乏綜合性治理手段,必要的跟蹤監管不到位,對違規商傢查處不夠等。“不少百姓環保意識不足,而且‘限塑’後沒有推出更便宜環保的方便購物袋,也是重要原因。”陳飛說,方便袋的優點是方便,很多百姓購物時覺得自帶袋子很麻煩,但又沒有相應價廉環保的方便袋可提供,也就很難遏制住百姓對塑料袋的依賴。

此前,國傢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的調查也說明這一問題。不少消費者認為,“限塑令”出臺後沒有盡快推出既環保成本又低的購物袋,帶來許多不便。代表們在調查中還發現,超市表面上不折不扣地執行瞭“限塑令”,手提塑料袋用量大幅減少,但還在免費提供平口塑料袋,用量也大幅增加,結果事實上塑料袋使用的總量並沒有減少多少。“由於終端市場‘限塑令’執行出現問題,塑料袋生產企業出現瞭‘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張肇毅說,部分不法廠傢暗地裡仍在繼續生產超薄型塑料袋,而守規生產企業因產品價格缺乏競爭力,經營上均遇到不同程度困難。

“堵”同時還需價廉環保方便的替代品“疏”

面對“禁塑令”實施後不佳的效果,代表們紛紛表示,在落實責任制加強對塑料袋的生產、供應環節監管查處同時,還需在價廉、環保、符合百姓方便需求的替代品開發上動腦筋。“要真正保證‘限塑令’效果,離不開相關部門強有力監管。”陳飛說,一方面,塑料袋生產企業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獲得審批,有利於區域內有效監管;另一方面,工商部門應要求商品零售場所建立購銷臺賬以備查驗,明確市場開辦方責任制,並發動百姓對違規現象進行舉報,開展經常性突擊檢查,對違規經營戶、市場開辦者嚴厲查處。

“前面要堵住什麼,後面就有保障措施跟進。”張肇毅說,塑料袋之所以人厭又人愛,是因為它污染環境但卻方便,隻要市場有需求它就會露頭,因此要減少塑料袋用量不能全靠打壓,國傢應進行相關研發投入,盡快推出一種環保、便宜的替代品。同時,要真正“限塑”,增強百姓環保意識也很關鍵。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所總工程師包景嶺說,應利用多種方式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百姓意識到塑料袋的危害從而主動參與“限塑”,這樣才能保證收到實效。

此外,張肇毅還建議,要適當收取塑料袋使用大戶的費用,用來支持塑料袋回收和清理。因為,超市塑料袋收益來自於政策的支持和老百姓對環保事業的熱情,但不能讓超市一邊從出售手提塑料袋中收益,一邊又免費提供平口塑料袋,顯然與“限塑令”初衷相悖,應該從中收取一部分資金用於環衛清理或者用於支持再生能源等環保產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