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秦皇島市昌黎縣沿海,總面積3萬公頃。區內海濱因受潮汐、風、海流及河流的作用,形成寬約4公裡、長約30公裡的沙帶和沿海數道沙堤及瀉湖等沿海沉積地貌。區內海濱沙細、灘緩,沿岸水清,潮差小,是難得的旅遊資源。後濱有寬800米左右的人工林帶和一些成片的野生植被,林間有高達20-40多米的金黃色沙丘,對研究海陸變遷、海洋動力作用有著重要的意義。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基本信息成立時間:1990年9月30日國務院批準建立的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類型:海洋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對象:沙丘、沙堤、瀉湖、林帶和海洋生物等構成的沙質海岸自然景觀和沿岸海洋生態系統。

區域范圍:總面積300平方公裡,分陸域和海域兩部分,陸域北起大蒲河南岸,南至灤河口北岸,東起低潮線,東西縱深2~4公裡,面積91.5平方公裡。岸線全長47.22千米,縱深3千米,劃分為核心區、緩沖區和實驗區;海域部分北起北緯39°37′,南至北緯39°32′,西起低潮線,東至東徑119°37′,面積208.5平方公裡。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自然環境氣候:水文: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在黃金海岸入海的河流,南有灤河;中有稻子溝、劉臺溝、劉坨溝、泥井溝和趙傢港(潮河)等,經七裡海瀉湖匯入渤海;北部飲馬河水系的大蒲河、飲馬河、東沙河,由大蒲河口入海。除灤河是渤海灣北部最大河流以外,其他各河均屬季節性的小河溝。

灤河是條強流量、多沙性的河流。入海平均流量148立方米/秒,歷年最大(洪峰)流量34 000立方米/秒(1962年),年均入海徑流量46兆立方米(占本區入海總水量98%以上)。入海懸移質泥沙量2 670萬噸,最大8 790萬噸(1959年)。1979年潘傢口水庫和以後的大黑汀水庫相繼建成,灤河大部分水量支援天津市和唐山地區,下泄到河口地區的水量急劇減少(僅0. 7兆立方米)。近些年,隨著灤河入海泥沙大大減少,海岸動態失去平衡,普遍出現岸灘、沙壩侵蝕後退,甚至發生海水入侵現象。

潮汐:岸外海區,偏S風向,波浪最多,波高一般0. 5--1. 5米;NE風出現時,多強風浪,最大波高達3. 5米。由於岸外水下沙堤的消能作用,強波浪傳遞到岸灘,能量已相當微弱。所以,黃金海岸地區,有開展海水浴的最佳水文、泥沙動態。

地層結構:黃金海岸是近2000---3000年形成,由海灘、多道沙堤、風成沙丘組成的砂質岸。灤河、飲馬河入海的中細砂為主的沉積物,經過波浪、潮流等海洋水動力長期搬運,分選等改造作用,建造出的海灘、沙堤,其砂粒磨圓度高,分選性好,含有海生貝殼碎片和微體生物化石。(1)灘寬、坡緩、岸直的砂質海灘

潮間帶海灘,平均寬度100-150米,向海坡度小於5°(高潮灘5°-8°)。組成物質主要是石英、長石為主要成分的中細砂(平均粒徑1.97Φ)。砂層厚、顆粒細、分選均勻(躍移組分占98%)、不含泥,因而海水潔凈(透明度大於10米)、含油低(0. 05ppm以下)、底質好,屬最優良海灘。低潮灘以外,水深5-8米范圍,沿岸還分佈2-3道水下沙堤,走向NE-SW,海寬30-80米,高1-2米,由中細砂與貝殼碎屑組成。因它位於波浪破碎帶附近,起著很好的消能作用,使其內側的淺水區保持比較穩定的水域環境;同時,水下沙堤還可以保證海灘有足夠的砂源供給。所以,黃金海岸海灘是發展海水浴最理想場所,具備底質好、水域寬、容量大、交通方便、安全舒適等眾多優點。

(2)古海岸線重要標志—沿岸沙堤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在平均高潮線以上,至大沙丘鏈之間,寬約200-300米的過渡帶,分佈有新老二道沿岸沙堤。新沙堤在外,保存連續完整,堤高1-2米,寬20-40米,向陸坡20°,向海坡受大潮水侵蝕成陡坎;老沙堤組成物質類似,均為中細砂,平均粒徑1. 91Φ,分選好(標準偏差δ=0.5),含海生貝殼碎屑。因它是激浪沖流將水下沉積物搬運至高潮線附近的堆積體,故是古海岸線的有力佐證。老沙堤離海灘比較遠,海水一般不能到達,可在此設計高標準的建築物。為保證海濱風光不受影響,又不破壞風場運行規律,建築物必須與內側大沙丘保持一定距離,且以低層為宜。(3)海岸大沙丘鏈

沿岸沙堤再往內,便是高差懸殊的活動性大沙丘鏈,走向NNE,與海岸線平行,高程似有由北面南增大趨勢:揚水站以北,沙丘頂高一般10-20米,最高點24.9米;揚水站往南,沙丘頂高20-30米,最高點35. 7米。七裡海附近沙丘發育最壯觀。已經開發的滑沙場都在揚水站以南。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沙丘鏈內側,有多條走向由NNW逐漸偏至NWW的次一級沙丘與主沙丘斜交,組成單側羽毛狀沙丘鏈。但是,海岸沙丘的形成,主要受NE強風控制,所以絕大部分大沙丘的緩坡朝向NE(向海坡),背風陡坡朝向內陸,最高峰脊線一般多偏向內陸一側,這是它的主體朝向。

海岸沙丘在總體上,受著NE,NW,SW等不同風向的改造,峰脊線(沙丘頂)隨著年、季不同主風向而變動,它給人們的印象沙丘變化比較快。實際情況告訴我們,沙丘主體受NE風控制,以緩慢的速度由海向陸方向移動。對比1915年和1978年地形圖,沙丘位置變化不大,表明內移速度相當緩慢,不會影響合理的開發建設。海岸沙丘受海風吹揚作用,源源不斷得到海灘、沙堤砂的補充,高度一般不會降低。在臨海緩坡(20°-25°)面上開展滑沙運動,在不破壞沙體總形態下,夏秋季滑下來的部分砂子,經過冬春季大風吹揚,可能再次搬至丘頂。要在背風陡坡(28°-33°)開展滑沙運動,下來的砂子一般能大部分重新吹至丘頂,野外實地調查表明,背風坡風力也不算太小。如果發現背風坡滑下來的砂子有向內擴散的趨勢,應停止滑動,否則引起不良後果,將會加速風沙向內陸擴散,造成難以彌補的環境後果。

歷史記載還表明,造成海岸沙丘巨大變化和嚴重破壞的主要因素,是渤海風暴潮和灤河大洪水。潮水上岸,沖蝕沙丘坡腳,引起大范圍沙體傾倒於海洋中,過去曾多次發生過。1915年以前海岸沙丘向南一直延續到蓮花池村,當時灤河在村西南入渤海;1915年發生風暴潮,灤河大洪水沖斷大沙丘東流入海,從此蓮花池村到瞭灤河南岸。顯然,在高潮線以上修築防潮堤和在主要公路外側,建防沙墻十分必要。

(4)主要開發區—半固定沙荒地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在大沙丘內陸,分佈一系列NE,NW向單體小沙丘、沙平地和丘間低窪地。總的特征,面積大、地形平緩、綠化好,沙丘半固定,可開發的用地相當多,是黃金海岸開發潛力最大地區。但是,本地帶生態環境很不穩定,必須土地開發與環境保護相結合。

(5)七裡海瀉湖

灤河沖積扇一飲馬河沖積扇前緣與海岸大沙丘之間的低窪濕地環境,形成七裡海,沉積淤泥質亞粘土夾粉、細砂層。七裡海又名“溟海”、“七裡灘”。明清縣志多次記載七裡海的演化過程:當海岸大沙丘南北相連,七裡海與渤海隔絕,灤河、飲馬河支流河水匯入,湖水逐漸沖淡,形成淡水湖泊,繁殖魚、蟹和菱角;如遇風暴潮或灤河特大洪水,將沙丘沖開新口,七裡海與渤海相連,則變成咸水瀉湖,成為打魚船隊避風港。

古七裡海水域遠比現在大得多。由於泥沙自然淤積以及不合理的人工開發,目前七裡海水域面積已很小(4. 5平方公裡),水深很淺,基本上接近沼澤化階段。渤海漲潮,海水淹沒瀉湖;退潮後,湖底大部分出露。如果繼續讓其自然淤積,再過若幹年,水面將逐漸消失。七裡海是黃金海岸不可缺少的一大重要景觀,新開口是有名的漁港、出海航道。應該整治七裡海,開挖七裡海可以提供大量土方量;地下水位得以降低,可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保護的沙質海岸分佈有40餘列沙丘,最高處達44米,為中國海岸沙丘的最高峰。被動物分類學傢譽為“活化石”的文昌魚是本區底棲動物的優勢種,在淺海10~12米等深線附近棲息密度達到1035尾/平方米,是目前中國文昌魚分佈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茂密的林草植被,為生物提供良好的棲息生境,查明鳥類有168種、(候鳥占95%),其中屬於國傢重點保護的鳥類就有68種之多。是“世界珍禽”黑嘴鷗的主要棲息繁殖地之一。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 - 旅遊資源

保護區范圍內旅遊景點有翡翠島生態觀光園、金沙灣沙雕大世界、黃金海岸國際滑沙場。景點周邊住宿條件方便。其中有北京電視臺黃金海岸培訓中心(四星級)、昌黎大廈金島商務酒店,昌黎賓館等星級賓館。

1、沙脽大世界昌黎黃金海岸南側2公裡處(位於昌黎國際滑沙娛樂中心與翡翠島之間)有“金沙灣沙雕大世界”。 利用瞭2000多年以來由於海潮季風的作用形成40多米高的岸邊沙丘,雕刻瞭37米高的沙雕大佛及20多座精美的沙雕藝術作品。在沙灘上,還可以看海鷗飛舞,滑滑沙草,打沙灘排球,踢場足球賽。出海打魚,深海垂釣,騎水上自行車。坐空中飛人,海上快艇,沙灘摩托,霹靂炮,再跑一圈馬。拓展訓練,定向越野,兒童沙雕自創樂園,沙灘迷宮。傍晚,可以在海邊沙灘燒烤、篝火晚會、燃放煙火。

2、黃金海岸浴場

昌黎黃金海岸浴場

昌黎黃金海岸浴場距大污染源較遠,與秦皇島油煤碼頭直距在40公裡以上,比北戴河海濱遠28公裡左右,又由於風和海流的作用,污染物也不易漂到黃金海岸。實測表明昌黎黃金海岸海水域受有機物污染,其COD、無機氮、底質硫化物等,均低於北戴河海域。據秦皇島海上環境監測站綜合評定,昌黎黃金海岸絕大部分海域均屬一類海水。

浴場沙灘寬度一般在50——100米,而且沙質細軟,貝殼碎屑成分少,是進行海浴、沙浴、日光浴的追理想的場地。黃金海岸適遊海域寬廣,海水潔凈,透明度高,海域1.5米以內等深線距海岸約150——200米,加上近海有三至五條水下沙壩,受其磨察作用,大大降低瞭海浪的高度。浴場具有水清、沙細、灘緩、潮平的特點,面積廣大,可同時容納30萬人海浴。

3、翡翠島生態遊樂園依托翡翠島的地形地貌,島上還開展滑沙、沙灘排球、沙灘足球、沙灘卡丁車、漁船出海、摩托艇、快艇、海上飛傘、動力三角翼等。這裡還是滑翔傘、帆板、水上風箏訓練基地,也是沙雕活動基地、拓展訓練基地、房車營地。

4、黃金海岸滑沙活動中心由於海潮和季風的作用,在海岸沿線形成瞭世界罕見的大沙丘,高度達30-40米。這些金黃色的沙丘呈新月形,陡緩交錯、起伏有序、線條流暢、造型優美,形成瞭獨特的海洋沙漠風光,景色極為壯觀。滑沙活動中心就坐落在保護區內,這裡首創瞭滑沙運動。坐在滑板上,從沙山頂飛馳而下,瞬間嘎然而止,一種運動的快感油然而生,而且非常安全。該中心還有觀光索道、卡丁賽車、高空速降、沙山滑道、跑馬場、沙灘越野車、海上快艇、拖曳傘、鳥藝表演等遊樂項目。保護區地處京、津、唐與東北之間的要沖,是東北與關內客貨交流的咽喉,區域交通條件得天獨厚,現已形成由京山,京秦,大秦,沈山等幹線鐵路及205、201國道公路及部分省道公路組成的交通體系。

一、公路

昌黎黃金海岸國傢級自然保護區1、京沈高速:18號出口(青龍、撫寧、昌黎出口)下,沿撫昌黃快速公路,見“昌黎、黃金海岸”路標指示方向前行即可。高速出口至昌黎縣城為25公裡。撫寧縣城每隔20分鐘一次公共汽車到昌黎,票價4.5元。昌黎縣城至黃金海岸為10公裡-----北京方向遊客架車路線 19號出口(秦皇島出口)下,沿205國道至昌黎需西行45公裡,也可沿沿海公路經北戴河前行40公裡到達黃金海岸。秦皇島長途汽車站自中午12點開始每隔30分鐘一次到黃金海岸一班車,共三次。-----東北方向遊客架車路線。

2、102國道:經盧龍,沿盧龍至昌黎公路前行40公裡到達昌黎縣城,盧龍至昌黎每隔10分鐘一次公共汽車,票價5元/人。再沿撫昌黃公路東行10公裡到達黃金海岸,昌黎汽車站暑期有公共汽車到達黃金海岸,票價5元/人。

3、205國道:從天津、唐山經灤縣東行30公裡到達昌黎縣城,再沿撫昌黃快速公路東行10公裡到達黃金海岸。

4、津唐高速:唐山口轉唐港高速樂亭出口下,至沿海公路左行,過灤河大橋到劉臺莊鎮,北行20公裡到達昌黎縣城,東行25公裡到達黃金海岸。京山鐵路:昌黎站下車,乘中巴5元錢前行10公裡到達黃金海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