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星期一

《瞭望》文章:污染治本難題

《瞭望》文章:污染治本難題

《瞭望》文章:污染治本難題


  位於晉、陜、蒙、寧等省區的黃河“黑三角”地區,近年來形成瞭“高污染、高能耗、低產出”的粗放式產業佈局。在高層的多次過問後,各相關省區曾相繼采取瞭治理措施。但《瞭望》新聞周刊記者7月份在這一區域調查時發現,這一地區污染依然嚴重,兩岸污染“毒瘤”大量存在,隨時可能反彈。  對岸的陜西省府谷縣,眼見黃河邊上的水泥廠、采石場不時把廢石、廢渣推到黃河裡。岸邊山體由於采石被弄得千瘡百孔,上百個采石洞一字排開,成瞭一道獨特的風景。幾傢矽鈣、鐵合金廠不時冒出滾滾濃煙,繁忙的沿黃公路上車來車往,塵土飛揚。  7月6日上午,記者沿著府谷縣黃河邊采訪。一出縣城就到該縣的一傢水泥廠,工地上灰塵遍地,塵土飛揚。繼續往前走,隻見一股紅黃色的污水從山溝流出,直接流進瞭黃河,紅黃色污水和黃色的黃河水對比明顯。  污染集聚危害群眾利益

  7月6日,記者在王大莊附近發現瞭一個成片集聚的污染帶。據記者粗略統計,有電廠、水泥廠、電石廠、矽鈣廠等五六傢污染企業聚集在不足半平方公裡的地方。這些企業排放著濃濃黑煙,機器聲震耳欲聾。

  在記者采訪期間,一傢矽鈣企業生產車間一直被濃煙籠罩。這傢公司的門衛告訴記者,工廠一直在生產,沒看見有人來查過,企業收益一直不錯。

  在一傢沒有名字的電石廠內,記者看到爐體和煙囪四散著濃煙,工人沒有佩戴防塵面具,除瞭煙塵污染還有嚴重的機器噪聲污染,在幾米之外說話就聽不清楚。

  據王大莊部分村民介紹,自從企業開辦以來,這一片煙塵、噪音污染讓人受不瞭。每天早上起來院子裡、窗臺上都會落上一層灰塵,衣服得天天洗。

  有村民說,一到冬天,村裡的孩子們經常咳嗽。在附近一傢電廠打工的一個王姓村民告訴記者,他的孩子才3歲,因為空氣不好、煙塵太多,孩子發生過呼吸困難。

  大莊完小就建在污染企業上面的一個山坡上,在學校簡陋的操場上做遊戲的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記者,底下空氣太臟瞭,風一刮都飄到學校這邊來,同學們經常咳嗽、感冒。

  大莊完小校長閆文斌說:“全校一共有86個孩子,59個上小學,27個上學前班,除瞭附近幾個村的孩子外,多數是企業打工者的子女。由於企業污染嚴重,對孩子們的健康影響太大瞭,學生患集體感冒的次數明顯增多。”閆文斌曾經多次向上級反映污染問題,學校不適合建在這裡瞭,應該盡快搬遷,但沒有下文。

  區域環境治理搞“攀比”

  記者在采訪期間發現,山西保德縣與陜西府谷縣隔黃河相望,同樣治理污染,但行動與效果不盡相同。當時,府谷縣以北十幾公裡的沿黃地帶成瞭名副其實的“污染帶”,大小企業都在加緊生產,其污染排放僅憑肉眼就能判斷嚴重超標。

  府谷縣環保局負責人介紹說,過去幾年不符合產業政策的四五百傢土小企業,該關停的都關停瞭,留下的都符合國傢產業政策。他承認這些企業還存在不少問題,煙、粉塵污染十分嚴重,對黃河沿岸生態環境造成危害。

  由於治污步調不一致,“黑三角”不同行政區域的幹部中間產生瞭一種相互攀比,甚至相互“攻擊”的情緒。

  保德縣的一些幹部抱怨說,對岸的府谷縣不同步治理,污染隨風就刮到保德來瞭,光讓他們治污太吃虧;府谷縣的一些幹部則說,他們應該關閉淘汰的小企業早就關完瞭,剩下的全部符合國傢產業政策,而保德縣的“五小”企業至今還沒關完,動作太慢。(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陳忠華 馬書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