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

南昌瓷板畫“鎖定”北京胡同(組圖)-瓷板畫



南昌瓷板畫“鎖定”北京胡同(組圖)|瓷板畫


















南昌瓷板畫“鎖定”北京胡同(組圖)|瓷板畫






3月8日,國傢非遺南昌瓷板畫展在京舉行,畫傢況晗北京胡同鉛筆畫制作的瓷板畫,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千龍網記者 戚連民攝  3月8日,國傢非遺南昌瓷板畫展在京舉行,畫傢況晗北京胡同鉛筆畫制作的瓷板畫,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千龍網記者 戚連民攝   3月8日,國傢非遺南昌瓷板畫展在京舉行,24幅胡同文化瓷板畫作品,使北京胡同以另一種形式“永存”。千龍網記者 戚連民攝  3月8日,南昌瓷板畫展在北京天壇藝術館拉開帷幕,3月22日前首都市民均可近距離參觀這些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千龍網記者 戚連民攝  千龍網北京3月8日訊(記者 紀敬) 留住時光,把即將消失的胡同文化定格在平整的瓷板上。3月8日下午,“國傢非遺南昌瓷板畫晉京展暨北京胡同文化瓷板畫展”在北京天壇藝術館開幕。  根據畫傢況晗北京胡同鉛筆畫原作制作的瓷板畫作品,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畫傢況晗二十多年來堅持用最樸素的繪畫工具鉛筆記錄北京城的血脈——胡同,他以“與推土機賽跑”的精神,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時間,描畫一幅幅黑白灰的胡同風景。他記錄的是一個城市的歷史,體現著一個畫傢的文化情懷和對人類負責的精神。隨著時間的推移,況晗筆下的胡同絕大部分已經不復存在,但是他用獨特的鉛筆藝術記錄瞭那些消失的胡同文化。  2014年底,由天壇藝術館策劃、搭橋,南昌瓷板畫中心開始研究將況晗的鉛筆畫繪制到瓷板上,推出瞭首批24幅胡同文化瓷板畫作品,使況晗筆下的北京胡同以另一種形式“永存”。況晗表示,比起攝影技術,這種方式更加能展示理想化的東西。  本次展覽除瞭北京胡同文化瓷板畫,還有涉及人物肖像、動物寫生、花卉等,是南昌瓷板畫研究中心首次在京較全面的展現其代表作品以及公益活動成果。南昌瓷板畫誕生於清朝末期,已傳承百年,綜合瞭中國古代瓷器彩繪、現代繪畫方法和西方攝影技術發展而來,並集繪畫技巧與燒瓷工藝於一身,於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並多次作為國禮贈送國際友人。  據記者瞭解,南昌瓷板畫以景德鎮的白胎作為繪畫的材料。分為四個步驟:勾輪廓、彩底子、修畫和燒制加彩。其中燒制加彩是瓷版畫修畫定稿之後,進紅爐燒制,瓷彩在燒制過程中,顏色會發生變化,需燒制後加彩描繪,如此反復燒繪,以求達到最好的藝術效果。燒制過程中紅爐內溫度達800多度,所以瓷版畫燒制得用特殊的耐高溫顏料。南昌瓷板畫是瓷器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傳承瞭贛文化的歷史。  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3月22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