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9日星期日

笢褪埏尪-湮苺墿載怮螿楛 苺鷂癓華-湮苺墿



中科院士:大學校長更換太頻繁 學校無參與餘地|大學校長


















中科院士:大學校長更換太頻繁 學校無參與餘地|大學校長






劉忠范 資料圖楊亞達 資料圖  中安在線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教育是今天的事業、明天的希望”,我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但是不少教育科研行業從業者認為,如今的教育科研體制行政色彩太濃,束縛瞭活力。近日,在全國兩會安徽代表團分組討論會上,代表們提出瞭許多建議,希望高校校長不要更換太頻繁、對高校人才的評估不能過於數字化、簡單化。  中科院院士劉忠范:   大學校長更換得太頻繁  在安徽代表團分組討論上,科技教育行業簡政放權引起瞭代表們的熱烈討論。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物理化學研究所所長、納米科技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劉忠范第一個談起瞭教育體制的簡政放權問題。劉忠范認為,如果不從機制體制上做出改變的話,很難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但現在,政府對科技教育界的幹預還是太多,不利於釋放創造力。  “國傢提出建設一流大學,十幾二十年前開始實施‘211工程’計劃、‘985工程’計劃,,最近又開始實施‘2011計劃’,應該說客觀上帶來瞭許多好處。”劉忠范說,但是建設一流大學不是隔一個時期就搞一個花樣繁多的做法,每一個“工程”“計劃”,全國大學都要參與,涉及到很多評審、評估,產生瞭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政府過多參與學術界的評價,是外行評價內行,隻好靠數字說話,因此對人才的評價隻看發瞭多少文章,被引用多少次,對大學的評價同樣如此。劉忠范認為這種評價體制可能偏離瞭學術,例如上個月網上熱議國傢自然科學一等獎涉嫌抄襲的問題,就和外行領導內行的評價體制有關。  “搞的人仰馬翻,成本極大,容易滋生腐敗。”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翠鳳說。劉忠范的發言引起瞭不少代表不少共鳴,不時有代表發表贊同意見,本來有些沉悶的會場頓時熱鬧瞭起來。“還有一個問題,我不知道該不該在這裡說。”劉忠范打開瞭話匣子:“北京大學剛剛換校長,許多大學都在換,每個校長平均時間非常短,北大不到兩年。”“頻繁地更換校長,換之前甚至本人都不知道,學校沒有一點參與的餘地,我覺得這個不正常。”  劉忠范搬出瞭一組數字。北大117年歷史,有27任校長,平均每個校長在任4年多,“實際上在建國前,那時候校長很長的,蔡元培10年左右,蔣夢麟15年左右,清華大學的梅貽琦18年,哈佛大學380年歷史,28任校長,平均每任14年,最長的40年。”劉忠范認為,科技教育畢竟是個長期的戰略工作,校長和形成特色辦學理念密切相關,頻繁更換“頭人”顯然不是個好事,因此呼籲政府不要頻換換校長,把校長過多官僚化、官員化。  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教授楊亞達:   一個副處長,20個博士、副教授去爭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想當官的老師還是個好老師嗎?安徽工業大學商學院教授楊亞達認為,現在的大學老師許多都想著當官,教育行政化色彩現在越來越濃瞭。  “現在特別強調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書記兩年一換,而且都是從行政崗位換到教學崗位,我覺得他們領導能力不差,但教育規律和其他部門是不同的,對書記、校長的專業水平都有一定要求。”楊亞達曾是安徽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如今已退瞭下來,她拿自己舉瞭一個例子。一般來說,院系領導換屆之後,如果沒有合適的位置就去做一個普通教師,“這是大傢幾十年來都已經達成的共識,現在變成你如果自己不想幹(領導),或選拔沒有用上,就把你安排到非領導崗位,拿待遇占用辦公室。”楊亞達說,“領導找我談話,我說不願意,我也不想拿那個補貼,謝謝領導對我的關心。”不過,讓楊亞達驚訝的是,全校沒要非領導待遇的就2個人。  楊亞達說,她曾見到一個副處長職位,有20個博士、副教授去爭,“現在當教授不容易啊,他們都要先當官後當教授,這是為什麼?教育去行政化實在是迫在眉睫”。  “我提個建議,以後我們討論政府工作報告時,請教育部人一定要列席。”一位代表說。  “教育行政化問題非常多,甚至比其他部門還嚴重,但是沒人管,真是這樣。”劉忠范補充道。  三聯學院院長金會慶   高校評估造成浪費  “今年5月份,我們學院評估,我硬蓋瞭3萬平米(建築面積),蓋完就沒用。(實驗)設備買來一年用一次。”國傢車輛駕駛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三聯學院院長金會慶說,每次評估都有幾十個標準,如生均教學經費、生均教學儀器的設備值、生均圖書的擁有量、生均實驗室面積等,完不成就扣分。金會慶表示,評估的政策還是老方式,造成瞭許多浪費。  “學校好不好,不是一兩天的事,不是簡單改變硬件設施就能改變的,最後結果還得由學生判斷。”劉忠范插話道。“不好人傢不報你學校不完瞭嗎?”金會慶說。(北京報道組:徐曉景、黃娜娜、楊玥玥、唐進民、趙孝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