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8日星期日

專傢-改變北京公交遇冷局面需提高公交準點率-公交地鐵調價-地鐵票價上漲-公交漲價

專傢:改變北京公交遇冷局面需提高公交準點率|公交地鐵調價|地鐵票價上漲|公交漲價

專傢:改變北京公交遇冷局面需提高公交準點率|公交地鐵調價|地鐵票價上漲|公交漲價


北京公共交通與國內外城市的票價對比

  今天上午,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發佈數據,2013年市民乘軌道交通通勤月均支出為87元,占可支配收入的2.6%,地面公交月均支出40.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2%。

  北京為國內現行票價最低的城市。而根據國際經驗,公共交通支出占個人年可支配收入合理范圍應在5%至10%。這樣計算,北京市民每月交通支出可能翻倍。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先建議,公共交通應體現成本因素,但對於長距離乘坐公交的常客,應當給予優惠。

  同時建議,地面公交票價可“同城同價”,軌道交通票價可多乘坐多付費並遞遠遞減。

  現狀 市民地鐵出行月均支出87元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是為城市交通“問診號脈”的“大夫”。今天上午,該中心發佈數據顯示,北京軌道票價水平在國內最低,也低於世界大多數城市。

  按國際經驗,公共交通支出占個人年可支配收入的合理范圍在5%至10%。但2013年的數據顯示,北京市民的軌道交通月均支出為87元,平均乘距為15.4公裡,占收入比為2.6%。

  這與上海、深圳、廣州、天津等城市比,北京的平均乘距為最長的,單次出行票價最低。公交通勤月均支出40.3元,占可支配收入的1.2%。

  地面公交逐年“遇冷”

  由於地鐵準點準時較“靠譜”,因此更受出行人群青睞。

  數據顯示,軌道交通高峰時段使用強度較高,75%的線路高峰小時滿載率超過100%,10條線路、54座車站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時段常態限流。

  但近年來地面公交客運量逐步下降,公交資源未能充分利用。

  此外,目前短距離出行的乘客中,大多數放棄瞭步行和自行車出行的方式。而北京,曾經擁有最好的非機動車獨立路權。

  李先建議,要想調整市民出行結構,必須同時提高地面公交的行駛速度和準點率,改善自行車、步行出行環境,應多施劃公交專用道,給自行車不受幹擾的獨立路權。

  建議 實行計程式票價

  李先建議,北京也應實行計程式票價,多乘坐多付費,票價遵循遞遠遞減原則。

  “遞遠遞減”就是指乘坐距離越長,對乘客來說每公裡的花費就減少一些。以廣州和深圳現行的軌道票價為例,起步4公裡以內2元(每公裡0.5元);4至12公裡范圍內每遞增4公裡加1元(每公裡0.25元);12至24公裡范圍內每遞增6公裡加1元(每公裡0.17元);24公裡以後,每遞增8公裡加1元(每公裡0.13元)。

  建議本次公交票價改革將地面公交票制票價標準統一。可以考慮現有價格不打折(為鼓勵用卡,可打9.5折),或者提高票價水平,依然實行較大折扣。

  “常客”應享有一定優惠

  李先認為政府應先把更多資金用於公共交通設施建設和能力擴充,提高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使市民的基本出行可以並願意依賴公共交通完成。

  政府應鼓勵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價格應體現成本因素,由政府、企業、乘客甚至用人單位共同承擔。

  對經常長距離乘公交的乘客,當其月支出超過一定金額時,應給予優惠。

  本版文/記者趙穎彥

(原標題:2013年地鐵通勤月均支出87元 地面公交月均支出40.3元 若按國際經驗計算——交通費月支出可能翻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