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

網絡名人暢談故宮行-感受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故宮-中華文明

網絡名人暢談故宮行:感受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故宮|中華文明

網絡名人暢談故宮行:感受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故宮|中華文明


7月10日,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閣樓上遠眺景山。當天,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傢文物局聯合舉辦“網絡名人故宮行”活動,30多位網絡名人走進故宮博物院。新華網記者薑春媛 攝   7月10日,收藏傢馬未都(右一)等在故宮博物院展館內觀賞文物。當天,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傢文物局聯合舉辦“網絡名人故宮行”活動,30多位網絡名人走進故宮博物院。新華網記者薑春媛 攝   7月10日,從民間招募的能工巧匠在故宮博物院修復文物古建。當天,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傢文物局聯合舉辦“網絡名人故宮行”活動,30多位網絡名人走進故宮博物院。新華網記者 薑春媛攝

  新華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薑春媛)10日上午,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國傢文物局聯合舉辦“網絡名人故宮行”活動,30多位網絡名人走進故宮博物院,參觀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雄偉、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傢宮殿,感受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和魅力四射的中華文明。

  這些網絡名人既包括知名作傢蘇芩、收藏傢馬未都、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柴璐、時評人“五嶽散人”、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新浪網總編輯“老沉”、北京大學教授“竇爾頑”等知名人士,也有“人民日報”、“新華視點”等知名微博賬號的負責人。

  國傢互聯網信息辦副主任任賢良、國傢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分別致辭。任賢良表示,歷史不能割裂,文化需要傳承。希望網絡名人發揮自己在網絡傳播方面的優勢,讓更多人更好地瞭解故宮、瞭解文物、瞭解中華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中華文明。

  在單霽翔和相關專傢的帶領和講解下,網絡名人們參觀瞭慈寧宮、咸若館、中正殿、建福宮花園等正在修葺即將對外開放的院區,並觀摩瞭文物修復場所。一座座宮殿,是無數歷史長河的珍貴寶庫;一件件文物,用獨特的“語言”向人們展示瞭中華文化的魅力。

  馬未都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故宮所有的展出,在各個門類上基本可以傳達中國在這個門類文物的精髓。收藏和保護文物對我們的文化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使文化能夠有序、有節的傳遞。“還有一點比較重要一點,就是強調文化的個性存在,我老說文明是趨同的,文化是求異。全世界的文明發展的方向都大致朝一個方向發展,但文化一定要求異生存,我們民族的文化一定要有民族文化的特色,一定要堅守。”

  說起傳統文化的“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中央電視臺主持人柴璐認為,衡量的標準之一就是經過久遠的時間考驗,沉淀下來,依然被大傢認可,這就是好的。

  網絡名人們親身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他們表示,這樣的活動提供瞭貼近歷史、瞭解傳統、傳承文明的機會,希望更多組織這樣的活動,發揮網絡名人傳播正能量的作用,讓更多人感受中華文明的魅力。借助微博,記者記錄下瞭這些網絡名人的參觀隨想。

  @五嶽散人:今天參加國信辦組織的“網絡名人故宮行”,真是一次很美妙的體驗。天氣很好,參觀也深入,比起以前走馬觀花是強多瞭,新朋酒友、網絡論敵聚會一堂,也是極為有趣的事。我與馬未都先生可能設一個小陷阱,到時候聊博大傢一笑。

  @柴璐的微博:行走故宮半日,看到這些平日裡看不到的人,維護、修繕、打扮故宮的人,我們能看到這麼好的故宮,先得感謝他們。傳承歷史文化,先是傳下來,擦拭幹凈、修補整齊,保存完好,才能傳下去。他們,是故宮的幕後英雄。

  @策馬入林哥哥:七年前偶入故宮非開放區域,發個“在故宮吃大排檔”帖子,抱怨其在國寶場所為公司辦慶典。今天隨“網絡名人故宮行”再來,已今非昔比,國寶保護更得體,倡導讓文物活起來,清理經營行為,措施更加便民。文物無言,卻刻滿歷史的印記,記錄著一個國傢的歷史;文明不朽,在不知不覺間,延續著這個民族的血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優秀的中華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源泉。

(編輯:SN1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