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4日星期三

公車改革專傢組成員-補貼不適用公車私用行為-公車改革-公務用車

公車改革專傢組成員:補貼不適用公車私用行為|公車改革|公務用車

公車改革專傢組成員:補貼不適用公車私用行為|公車改革|公務用車


  《新聞1+1》2014年7月16日

  ——公車改革方案,20年後終落定!

  (節目導視)

  解說:

  2015年底全國所有黨政機關副部級以下人員將取消公務用車,20年的公車改革迎來最終時間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顧問 宋曉梧:

  一直就缺少一個統一的部署,進展非常遲緩。

  解說:

  司局級每月補貼1300元,司機和後勤人員將在內部轉改,公務用車改革涉及眾多利益。

  國傢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連維良:

  現在在我們的三公經費當中,公車的經費占的比重很大,在中央和國傢機關差不多60%。

  解說:

  改革如何推進,利益如何平衡,監督能否跟上,《新聞1+1》今日關註:公務用車改革方案,20年後終落定!

  播音A: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出瞭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管理的規定。

  播音B:

  新學期剛開始,動用公車送孩子上學的報道屢見於電視報端,觀眾們對這種敗壞社會風氣的行為十分反感。

  播音C:

  江蘇省最大的一次公車拍賣活動最近在南京舉行,在這個拍賣會上110輛汽車經過緊張的競拍角逐,在15分鐘內被搶購一空。

  播音D:

  目前我國大約共有350萬輛公務用車,公車的不合理消費已經成為各級財政支出的沉重負擔,公車開支最大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公車私用。

  播音E:

  新疆沙雅縣對全縣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以及各鄉鎮長的270多輛公務用車統一張貼公務用車的醒目標志。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歡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從1994年我們國傢開始瞭對公務用車的改革,這一改到現在已經過去的20年,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這20年不斷的改革的過程中,公務用車這樣的一個本來是一個中意的詞,到現在為止居然有瞭貶低的含義,它變成瞭一個貶義詞,那接下去我們不妨聽聽兩位專傢對於公務用車現狀的一種描述。

  國傢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連維良:

  現在在我們的三公經費當中,公車的經費占的比重很大,在中央和國傢機關差不多60%。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顧問 宋曉梧:

  這個數字一直大傢都比較公認,就是三分之一是公務用車,三分之一是領導和傢屬私用,三分之一還是司機私用瞭。

  董倩:

  公務用車存在的這些問題,應該說這是一個老問題瞭,20年來中央不斷的出臺一些文件,但是應該說一直見效並不大,今天又出臺瞭兩個文件,那麼人們就關心這兩個文件能不能回答長期存在於人們心中的三個疑問,我們來看一下。也就是說究竟改革方案能不能切實的執行?對觸動的利益怎麼樣去平衡?另外監督能不能跟得上?那麼今天我們就將圍繞這三個話題展開討論。

  解說:

  今天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兩份文件,標志著多年來備受社會關註的公車改革將全面啟動。

  國傢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竹立傢:

  從中級來看這個方案的相對合理性還是比較高的,無論如何我們這個方案推出以後,我們可以取得一些實質性的成效,這個成效主要體現在可以大幅度節約政府成本。

  解說:

  數據顯示,公車消費大約占到瞭三公消費的三分之二左右,僅中央國傢機關各部門每年的公車消費就在60億左右,而在今天的中央和國傢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中,也對改革公車的方案予以瞭規定。

  播音F:

  這次公車改革主要是要取消一般公務用車,保留必要的,機要通信,應急,特種專業技術用車和符合規定的一線執法執勤崗位車輛及其他車輛。

  解說:

  雖然此次改革的對象僅涉及中央和國傢機關在編在崗司局級及以下工作人員,和地方地廳級及以下工作人員,但是同時也提到瞭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企業,也將逐步納入改革中。而當一般公務用車取消以後,普通公務出行方式將由公務人員自行選擇實行社會化提供並適度補貼交通費的方式。

  播音F:

  中央和國傢機關車改交通補貼標準確定為司局級每人每月1300元,處級每人每月800元,科級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地區不得高於中央補貼標準的130%,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和其他邊遠地區不得高於中央補貼標準的150%。

  解說:

  用車補貼被看作是此次方案中最受關註的亮點之一,因為根據以往各地方公車改革政策來看,有的是補貼標準過高,有的則是既拿補貼又做公車,而這些問題如何去除也被普遍認為是公車改革能不能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

  連維良:

  就這次公車改革是全面的整體的改革,就是除瞭通信、機要和執法執勤少量的特殊業務用車以外,其它的公務用車都要改,那麼這個一定意義上說既拿錢,又坐車的基礎就不存在瞭,所以這叫釜底抽薪。

  解說:

  而這次公車改革也在改革范圍上給出瞭明確的時間表,首先是中央和國傢機關將先行示范,要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地方黨政機關要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董倩:

  剛才說瞭改革已經改瞭20年,我們不妨看看在過去改革的過程中,中央都出臺瞭哪些文件,不妨間斷的回顧一下。在1994年的時候中辦和國辦頒發瞭一個關於黨政機關汽車配備和使用的管理的規定,10年之後2004年國傢機關事務管理局也引發瞭一個中央國傢機關公務用車編制和配備標準的規定,然後2011年中辦、國辦又發瞭一個黨政機關公務用車配備使用管理辦法。那中央不斷的在發這些規定,我們再來看看它事實上使用公車又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況,我們再來看一組數字,從2010年到2013年我們截取瞭這四年,我們可以看到在三公經費支出中,這都是一筆龐大的數字,而其中最龐大的一項就是車輛購置及運行費,在2010年的時候是61.69億,那麼這個數字雖然說是逐年下降,但是我們看到在三公經費支出中,它占到的比例是最大的,不管哪一年都是最大的,都是占到三分之二大概這樣的數字,那麼經歷瞭這麼多年改革之後,今天出臺的兩個文件剛才短片中發改委的副主任也說瞭,這是中央的全面性的這樣的文件,很重要的一點它跟以往不同,就是我們還在文件中看到瞭一個最後的截至時間,最後的截至日期,那在方案出臺之前中央還咨詢瞭召集瞭部分的專傢提取意見,接下來我們就連線其中的一位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的蔡繼明主任,蔡主任剛才我們也回顧瞭一下,20年出臺瞭很多文件,那我們有什麼理由相信,20年沒有解決的這樣一個問題,到瞭今天這兩個文件出臺,就能夠馬上解決。

  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專傢組成員 蔡繼明:

  是的,這次出臺的文件可以說是中共中央以及國務院出臺的所有有關公車管理使用方面改革的力度最大、最全面的一個文件。如果說我們談談對這個文件落實有沒有信心,我可以從三個方面提出一些考慮,第一個就是國傢社會各個層面對這種公車使用當中存在的弊端就是公車使用這種浪費的現象,公車腐敗的現象現在是深惡痛絕,全國上下對改革的迫切的心情大傢都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民意背景。第二個隨著這些年市場經濟的發展,實際上私傢車,私人小轎車已經進入千傢萬戶,那麼我們的公務人員很多的領導幹部,其實傢庭也都具備瞭私傢轎車,再加上各個城市的公交系統、出租車、電車以及地鐵的這些交通工具也都更加發達,這也為公車改革的市場化提供的客觀的條件。第三個也許是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當前反腐倡廉,黨風廉政建設這樣處在瞭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從八項規定到黨政機關,理性節約,反對浪費,還有反對四風,特別是在反腐敗,蒼蠅老虎一起打,在這個大背景下適時的推出瞭公車改革這樣一個全方位改革的方案,我覺得這個對於它的落實來看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時機。

  董倩:

  好,謝謝蔡教授。剛才蔡教授說瞭這個時機的推出是非常重要的,它對於改革能否推行起到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剛才我們也分析到這個改革和以往的文件最大的不同就是出現瞭一個最後的時間,有瞭一個時間表,改革改瞭20年,這其中改不下去,就是因為其中有很大的這種利益的障礙,很多人覺得你傷害到瞭我的利益,這個問題在接下去的改革中又應當如何面對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解說:

  今天隨著《全國公車改革指導意見和改革方案》的出臺,輿論的聚焦點自然落在瞭全國公務用車補貼標準上。回顧20年的公車改革歷程可以說公務用車補貼一直是個困擾,早在2008年,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就啟動瞭公車貨幣化改革,當時他們的車改補貼方案是區委區政府正職的補貼是每年8萬元,區人大政協正職是每年6.5萬元,區人大政協副職是每年4.5萬元,享受副縣級待遇的領導,區長助理是每年4萬元,正科級分為四類,最多的每年2.6萬元,最少的每年1萬元,副科級分兩類,每年6000元,每年5000元。2008年11月28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該區驅動公車貨幣化改革以來,車改單位上交公車105臺,上交率97%,直接經濟效益達335萬元。

  竹立傢:

  遼陽這個改革不能認為它是成功的改革,我們必須要從價值高度來認識公車改革,而不僅僅是把它作為經濟問題來處理,它事實上是一個價值高度,它是一個政治問題,需要做廣泛的調研,征求專傢學者意見以及要征求官員的意見。

  解說:

  沒有特殊幹部,沒有特殊車輛,這份看上去很美的嘗試卻僅僅維持瞭一年多,隨著2009年7月25日,遼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佈的一紙公告,遼陽市弓長嶺區的車改補貼也被迫叫停。當時的輿論都將焦點放在瞭一年最高八萬的車補上,今天當全國公務用車補貼標準出臺後,我們也不妨做一個比較,按照今天發佈意見中的標準,司局級每人每年補助1560元,處級每人每年9600元,科級每人每年6000元,這個標準要比2008年遼陽市弓長嶺區的車改方案低很多。

  竹立傢:

  因為它的補貼高於當地平均工資,甚至還有公車補貼比他本人的工資還要高,可以說是非常不合理。

  解說:

  耐人尋味的是就在今年3月深圳市也出臺瞭公務車改革的辦法,其中提到在職公務人員的現任職務職級,每月發放適度交通補貼,納入車改單位部門預算,作為公務活動交通費用,但是他們並沒有明確的補貼數字。在公車改革中各方的利益始終是博弈的焦點,而此次改革方案除瞭補貼上有瞭明確標準之外,對於司機和後勤人員的安置也做瞭說明。

  宋曉梧:

  可以提前退休,提高一點退休待遇,也可以在一定的時候,因為你還保留瞭一定公務用車,還要保留少量的公務用車司機,逐步地消化這部分人,不要搞的太急太緊。

  董倩:

  從以往的改革方案我們可以看到當公車取消瞭之後,就帶這一補貼,但是補貼這個標準怎麼定,補貼定高瞭老百姓不願意,補貼定低瞭公務員不願意,那這個標準就成瞭一個問題,那在這次指導方案中我們看到中央制定瞭一個基本的標準,然後地方可以上浮30%,到瞭邊疆民族地區還有邊緣地區最高可以上浮50%,我們以司局級為例,中央制定的補貼標準1300元一個月,地方最高1690元,那麼邊疆還有邊緣地區是1950元,接下來我們繼續要請教一下蔡教授,不管是司局級也好,還是科級也好,這些補貼是用來補貼什麼的,這些補貼要去做什麼?

  蔡繼明:

  顯然補貼指的是對公車改革當中,由於取消瞭實物配給要讓公務人員采用市場化的方式,社會化的方式來完成公務活動,所以公務補貼,補貼的是你的公務活動,而不是補貼你過去利用公車私用你所有的這些用車的行為。

  董倩:

  蔡教授也有人會說,比如說處級幹部會說,我因為要用公車我以前用公車跑公務的時候,可能要比司局級幹部要多的多,但是我現在的補貼遠遠不如司局級幹部的補貼,那面對這種問題怎麼解決?

  蔡繼明:

  在這次改革當中也采取瞭一種措施,就是把全部補貼分成由個人的補貼,還有單位統籌的,因為有些包括同一個局裡面不同的處室他們承擔的公務活動也不僅相同,那麼這個從所有的補貼總額裡面,拿出大概10%左右,實際上就是為瞭解決這種不平衡的現象。

  董倩:

  也有人會不會有這樣的消極情緒,就是你把我的公車取消瞭,你雖然給我瞭這些補貼,但是我可以不幹瞭,你把我的車取消瞭,相應我要做的事情我也不幹瞭。

  蔡繼明:

  這個完全沒有理由這樣去做,因為現在頒佈的補貼的標準,基本上是照顧到在一個特定的行政區劃內,在這個區域范圍內,你從事公務活動,無論你打的也好,做公交車也好,或者是采用政府這種購買的公共服務,基本上是能夠滿足正常的公務活動的需要,至於你要跨區,跨行政區進行這種公務活動,包括長途旅行,那有另外的有其他的差旅費的補貼和報銷的標準。

  董倩:

  另外蔡教授人們非常關心以往也出臺瞭不少,陸續出臺過不少關於這個車補,那這一次車補還是以司局級為例,中央制定的1300塊錢,還有地方上浮的30%到50%,這是怎麼定出來的?

  蔡繼明:

  我想中央定的主要是針對北京地區,整個行政區劃范圍,以及目前的公共交通和出租車所有這種交通狀況,以及中央各部位,各機關他們日常承擔的公務活動,繁忙的程度做出的這樣一個標準。

  董倩:

  好的,謝謝蔡教授。我們看監督接下來就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因為現在標準有瞭,規定也有瞭,那麼怎麼能夠監督他們能夠落實到位呢?繼續關註。

  解說:

  當公車改革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開啟時,監督也需要持續進行,事實上在中央的公車改革方案出臺前,全國不少於250萬輛公務用車的龐大數量讓監督的力氣更多的放在瞭公車私用之上,各地也出臺瞭不少措施。在湖南、雲南、新疆等地,公務用車采取瞭張貼統一標志,帶標上路的方式接受監督。

  沙雅縣紀檢委組織效能辦主任 王俊生:

  一個是讓這個單位的司機或者領導有自律意識,貼上這個東西他肯定要自律嘛,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我們晚上明查暗訪的時候,一看這個車就可以認出來這是哪個單位的車。

  解說:

  而在廣東和遼寧甚至起用瞭GPS定位系統,公車所到之處盡在掌握,在河南有一位專拍哥呂建福,他一個人就曝光瞭1000多輛違規公車,天眼和人眼的結合大大增加瞭違規公車的曝光率。

  廣州市紀委新聞發言人 梅河清:

  我們要建立違規用車情況每月通報制度(公佈)在我們定期新聞發佈會上。

  解說:

  如今在公車改革方案出臺後,公務車的數量無疑將明顯減少,而監督的重點在長期關註公車改革研究的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看來可能也要發生變化。

  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 葉青:

  車改之後,現在最大的可能就是大傢擔心一個手拿錢,另一個手又到這些企業借車,或者下屬單位借車,那麼這個是大傢最擔心的,而且有的官員也提出來這樣的一些威脅性的話,就是說車補錢給的太少,那麼我們就不出差瞭,我們要的就是找這些企業借車,所以像這樣的一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所以我們要預先一些制度上,把它設計好,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

  解說:

  在去年11月公佈的黨政機關例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第26條明確規定,黨政機關不得以任何方式換用、借用、占用下屬單位,或者其他單位和個人的車輛,不得接受企事業單位和個人贈送的車輛,但僅有規定顯然不夠,現實的監督方式還亟待完善。

  葉青:

  我覺得車改之後,每個單位的黨政機關的這些紀檢監察部門可能會有多一項的工作要做,那也就是說要把每一位幹部自己開的車,自己買的什麼型號的都要做一個登記,那麼一旦如果發現他改變瞭,換瞭一部車,那麼就要問清楚這個車是從哪兒來,是你買的新車,還是別人借給你。如果有這樣一些違規的事情,那麼及時要找出來。

  解說:

  改革已經開始,監督能否跟上,未來的公車使用會否發生質的變化,依然要觀察。

  董倩:

  措施有瞭,接下去就是監督,那麼以往我們也看到有10方面的監督,你看審計監督、輿論監督、民主生活監督、巡視監督、群眾監督等等等等,那麼當我們看到以前當這些監督並沒有發揮特別大的作用的時候,這一次人們不禁要問,到底什麼可以發揮最大的監督力量,這個問題接下去就給蔡教授。

  蔡繼明:

  其實各項改革都存在著一個監督的問題,而且各項法律的制定也都存在著一個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問題。如果我們的公車改革做不到落到實處的話,我們其他各項改革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問題,這裡面我就想一個是在技術手段上,像這次改革方案裡面就提到,叫執法執勤第一線的這種用車,除瞭一些保密的要求之外,一定要噴塗統一的明顯的標志,讓大傢一看這是執法執勤車,你跑到娛樂場所,你跑到酒店開到這樣的車顯然就是一個不是在執行公務,那麼另外在發動群眾來進行監督,我想這個是最有效的一種措施。

  董倩:

  蔡教授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您看對於這些公務員,對於一些領導幹部來說,三公經費裡面我可以不讓我去出國,我可以不出國,不讓我去豪華飯館吃飯我可以少吃點飯,因為這並不是天天發生的,但是你要是不讓我用車,這可是天天發生的事,怎麼改變這樣的一種觀念?

  蔡繼明:

  不讓用車,我想不讓用車不等於,你自己有私傢車,是吧?我們想其實這個觀念的話,難道一定要坐著官車,坐著公車去參加公務活動才是體面的,我想這個觀念本身就需要改變。

  董倩:

  好的,非常感謝蔡教授。我們總是說在減肥的時候有兩句話是不二法門,一個是管住嘴,一個是邁開腿,我們通過八項規定看到很多公務員的嘴已經管住瞭,接下去我們就密切關註他們的腿能不能邁開。

(編輯:SN14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