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0日星期四

我國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交通運輸部-吞吐量

我國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交通運輸部|吞吐量

我國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十年位居世界第一|交通運輸部|吞吐量


  新華網濟南7月11日電(記者趙文君 魏聖曜)11日是中國第十個航海日,也是鄭和下西洋609周年。由中國航海學會、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和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首屆中國航海日論壇11日在日照開幕,同期發佈瞭“2014年中國航海日公告”。

  中國航海日活動組織工作委員會發佈的“2014年中國航海日公告”表示,中國擁有960餘萬平方公裡陸域,7300多個島嶼,18000多公裡大陸海岸線和14000多公裡島嶼岸線,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我很高興地註意到,此次中國航海日活動的主題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背景,將海員發展理念與貿易緊密聯系在一起。”國際海事組織秘書長關水康司在發來的賀信中說。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何建中在論壇上說:“中國註冊海員57萬多人,居全球第一;外派海員近12萬人次,規模居全球第二;每年95%的原油、99%的鐵礦石進口都由海運承擔,在海上絲綢之路東線、南線和西線中,其中每年50%的煤炭進口量、35%的礦石、74%的原油都是從西線進入。”

  何建中表示,中國是航運大國、海員大國、造船大國與漁業大國,要轉型為“強國”,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任重而道遠。

  公告顯示,中國外貿進出口貨物近90%由海運完成,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已連續超十年位居世界第一,造船三大指標多年位居世界榜首,水產品總產量連續二十多年位居世界首位,中國海軍也取得瞭長足發展,對促進世界和平與共同發展發揮瞭重要作用。全國涉海工作者為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環境保護和海洋權益維護作出瞭重要貢獻。

  “重振海上絲綢之路既是難以割舍的歷史情結,也是極具現實意義的理性選擇。”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寶晨說,構築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關鍵是解決合作國傢的利益共享問題,建立可持續的區域合作關系,通過優勢互補和互利互惠傳導經濟發展正能量。

(編輯:SN1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