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總體平穩 實現增長動力再平衡-中國經濟-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總體平穩 實現增長動力再平衡|中國經濟|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緩中趨穩總體平穩 實現增長動力再平衡|中國經濟|經濟增長


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play 中國經濟半年報 向前 向後

  新華網北京7月16日電 (記者任峰、郭宇靖)國傢統計局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經濟運行緩中趨穩。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經濟運行在政府預想的目標區間,隨著經濟增長動力的再平衡,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總體平穩 經濟運行緩中趨穩

  國傢統計局16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26904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4%。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4%,二季度增長7.5%。

  “緩中趨穩”,國傢統計局如此形容上半年的經濟“答卷”。一個“穩”字表明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

  從工業來看,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8%,增幅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增長平穩;

  從外貿來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一季度同比下降1.0%,增速由負轉正;

  從物價來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漲幅與一季度持平;

  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6.6%,比上年同期提高1.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結構調整穩中有進……

  一系列數字表明,在穩增長政策逐步發力的作用下,經濟運行初顯企穩跡象。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傢連平認為,從今年的政策走勢看,在堅持區間調控中更加註重定向調控,系列適時適度的穩增長政策,包括投資、外貿、財政和貨幣信貸等方面的政策正在逐步發力。

  投資重構 實現增長動力再平衡

  雖然經濟在政策托底下有好轉跡象,但考慮到目前國內外需求增長仍面臨較多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但令人欣喜的是,中國經濟正在實現增長動力再平衡。

  浙江工業大學經貿管理學院高級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昆亭說,我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從要素投入型向效率型轉變,但即使轉型到新階段,經濟也未必能實現持續發展。因此,中國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可持續內生增長路徑。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專傢常欣表示,外需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出現遞減,而消費也沒有非常明顯的起色。因此,短期內可能不得不繼續依靠投資這架“馬車”。但投資應考慮投資結構的重構,尋求更加平衡的增長動力結構。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沈坤榮認為,通過推動新型城鎮化,可以開拓和挖掘國內消費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而通過打破壟斷消除行業壁壘,提升市場配置效率。

  湖南大學經貿學院教授陳樂一認為,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經濟體制改革力度越大,越能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從而促進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

  質量換擋 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可期

  對於未來經濟的走勢,多位業內人士表示,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之後,中國經濟仍有望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

  挪威奧克拉集團董事長埃裡克·哈根認為,雖然中國勞動力成本在上升,但從另一個角度則表明居民收入在增長,具備更大的消費能力。“我們一直視中國為具有巨大潛力的市場,而中國也在向著消費引導型的社會轉變,預計中國在未來幾年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導向型國傢。”

  經濟學傢、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乃武認為,我國現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必然會有強勁的投資需求來拉動經濟增長。同時我國正處於城鎮化的加速發展階段。1.5億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市轉移,必然帶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較快增長,成為實現中高速增長的驅動力。

  胡乃武認為,目前我國東、中、西、東北四大區域存在著明顯的發展差距。這種發展差距本身就表明我國今後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業內人士表示,換擋,不僅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更是經濟增長質量的換擋。雖然換擋期的增長速度比以前放慢瞭,但是經濟增長質量卻比以前明顯提高。

(編輯:SN1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