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星期一

錨忮踢謞狟視妀咺_諾狟 眅誠夔祥翍摹ˋ

零售金額下跌商業旺鋪空下來 香港人能不著急?

零售金額下跌商業旺鋪空下來 香港人能不著急?


  人們都説,香港人愛做生意會做生意。有“購物天堂”美譽的香港,各國各地區的人把自己最新最好的商品運來推銷出售,也到那裏採買,為香港贏得一塊“萬國市場”的牌子。銅鑼灣穿流的遊客,時代廣場排隊購物的人群,是香港這座城市富有特色的印記。

  今年4月份,香港零售業急挫,銷售量下跌9.5%,而銷售額更跌了9.8%,這是自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單月跌幅。香港零售業界表示,這個數字令人震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麥瑞瓊近日表示,業界看淡5月份的零售業銷貨值,預計也會下跌近一成。果如此,今年會是連跌4個月。

  舖子空下來,業主能不急

  今年“五一”節、端午假期,赴港遊客出現自2003年推出自由行以來的首次下跌。其中“五一”節3天假期內地訪港旅客人次比去年下降39.4萬人次。港府5月的統計數字還沒有公佈,但業內都看淡。

  客源減少,新開店舖增長的速度明顯放緩,商業旺區也略顯清冷,店舖空置等問題馬上浮現出來。銅鑼灣租金一直以來節節高,不愁客流,可如今,高租金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出現商鋪空置等問題。波斯富街有一戶700平方米的商鋪大門緊鎖,伊利莎伯大廈裏四五家大型宴會廳門口也貼滿了招租廣告。單是旺角及銅鑼灣街頭,就出現了60多間“吉鋪”(空鋪)。資深地産代理預測,如果零售業繼續萎縮,旺區“吉鋪”短期內勢必“暴升”。

  近期銅鑼灣一家餐廳的租金下調三成,業主原提出月租100萬港元,最終只以70萬港元續租。尖沙咀一處180平方米的店舖,同街同面積月租超80萬港元,業主一直不願降價,但幾個月來零售市場不旺,他便開始著急,態度不再像以前那麼“硬”。

  特區政府公佈數據顯示,香港整體零售物業空置率有上升趨勢,空置量約為84.1萬平方米,同比升約3.8%。空置影響租金。數據顯示,今年4月的零售物業租金開始出現下滑,其中港島區環比下滑15.6%,九龍區更大減22.9%。

  零售減人,會波及其他行業

  數據的變動,與一些偶發性因素有關。摩根大通經濟師姜璐分析説,去年由於金價下跌,吸引大量內地旅客來港購買金飾産品,刺激零售業務增長。“淘金熱”退去後,零售業增長明顯放緩。

  零售大幅縮水,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説,“確是有點擔心”。曾俊華近日在其發表的題為《雪上加霜》的網志中説,如果週邊仍然沒有顯著改善,零售持續收縮,就業市場會面對很大壓力。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説,目前有33萬名僱員在零售業服務,佔香港就業人口約9%。零售業裁員,會影響本地消費。

  另外,大部分零售從業員依賴佣金收入,減旅客直接影響這些家庭的生計。

  作為香港支柱産業的貿易、物流和旅遊等行業也與零售業的起伏關係密切。若零售業務變差,商家投放的廣告會減少,物流需求亦會下降。從事香港航運物流行業多年的李炳洪表示,香港的物流業由三大部分組成:香港本地業務,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物流業務,香港與海外之間的物流。零售業下滑,將直接影響本地物流業。

  內地遊客自由行2003年開放至今,香港的零售額翻了一番。香港旅遊界立法會議員姚思榮表示,香港直接與旅遊業相關的員工達25萬人,再算上關連行業,數量可能達100萬人。麥瑞瓊直言,零售業持續冷卻,牽連甚多,可能會産生骨牌效應。

  集思廣益,期待化解有道

  香港零售業績增長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自由行”加持的減弱,被認為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受益於自由行政策,香港零售業近年錄得令其他發達經濟體垂涎的業績。其中2011年零售業總銷貨值同比增長近25%,個別月份的增幅甚至高達31.5%。今年春節過後,自由行人數連續3個月呈現跌幅,與零售業減縮的時間段基本吻合。

  內地旅客消費模式也在轉變。有香港分析師指出,內地提倡節儉,在反貪腐的風氣下,過去靠名貴禮品強勁銷售帶動的情況難以維持,香港零售業一般進入下半年可恢復增長,但以往兩位數高增長的日子或一去不返。

  近來,是否縮減內地遊客自由行人數的議題在香港持續發酵。相關政策仍在討論,但香港商界尤其是零售業已傳出一片反對之聲。在旺角女人街擺檔賣旅行箱的李先生接受媒體採訪時説,削減自由行,等於是“斬腳趾避沙蟲”。早前爆發的“驅蝗”已經讓生意大幅下跌,如果再減自由行,我的店只有關門。

  據香港媒體報道,港府早前提出研究減少自由行旅客兩成,業界憂慮影響經濟,有香港經濟研究機構認為,其影響將集中于政策推行的第一年,令香港本地生産總值減少393億港元。

  “自由行”帶來人潮金潮,也在某種程度上放大了內地香港兩地因差異而産生的摩擦,如何緩解大量增加的遊客給港人生活帶來的不便、化解衝突與誤讀,需要香港各界凝聚智慧。目前各方提出的減少遊客、分流以購物為主的旅客、在邊境興建購物城、只限制“一簽多行”不過夜旅客等建議,都有待於落實或檢驗。本報記者 李煒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