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_耀宒祥肮華 善眅誠莮湮猁綎闡虳※燊§_0

學習模式不同內地 到香港讀大學要過哪些“關”

學習模式不同內地 到香港讀大學要過哪些“關”


  香港大學校園景觀

  高考結束,一群有志於到香港求學的同學繼續保持備考狀態。他們將於6月中下旬接受面試,然後奔赴“東方之珠”。

  記者分別採訪了曾經和正在就讀于香港的同學,了解他們在香港的方方面面。

  夏日的早上,記者跟畢然在港大見面。一身T恤便裝打扮,説起話來語調輕快活潑,自言走了很多彎路的畢然更熱衷於為有意來港就讀的應屆高考生提供建議。

  畢然在2011年參加高考,大學第一年在北京大學委培,之後入境大讀書,中間去過英國康橋和美國麻省理工等院校交流。這些豐富的學習經驗讓畢然深刻體驗到不同院校各有風格,若能與學生個性配合,有助學生個人發展。

  克服孤獨感

  “來港之後最難適應的是孤獨感,在這邊都是個體行動。”畢然説,在內地讀書你會分到一個班,幾十個同學一起生活和上課,一開始就會有一個穩定的朋友圈。然而,港校採用學分制,沒有很強的班級概念,大家都按自己的時間表選課。

  為了克服孤獨感,畢然根據自己的興趣,加入了校內和校外一些社團,跟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交流玩耍,逐漸紓緩學習上的壓力和生活上的孤獨。

  曾經在香港本科、碩士連讀的海倫對此也深有同感。香港高校的學習模式是“顛覆性”的,沒有集體、沒有班級,也沒有輔導員,這是一個獨立的、自主性很強的過程。沒人上課點名,沒人督促你自習,選的課不滿意兩周之內可以退掉。

  看似輕鬆的節奏背後是隱形的壓力。閱讀、論文作業、小組活動、演講……都需要花大量的工夫,而且香港高校的老師非常嚴謹,決不允許弄虛作假。

  闖過語言關

  香港的生活語言是粵語,學習語言是英語,所以到香港上大學第一關就是“語言關”。能達到香港高校錄取分數線的同學,估計英語水準都會不錯,但要完全適應英語授課的新情況,至少要有一兩個月的適應期。

  海倫建議,粵語的學習可以從粵語歌或者TVB的電視劇入手,先從帶字幕的開始,故事情節緊湊,靚男美女養眼,用不了多久就能聽個八九不離十,但真要張嘴説,還要下一番苦工夫。

  正在港大修讀土木工程/法律雙學位的吳霜對此也有一番體會。來自深圳的她並不會講粵語,能大概聽懂,但卻不會説。

  “開始真的張不開嘴。但我讀的專業比較多本地生,所以要‘被迫’跟他們一起玩,廣東話也就學得很快。學會廣東話之後,生活的圈子一下寬廣了好多。”現在吳霜已經完全適應了香港的校園生活。

  至於宿捨得安排,以港大為例,第一年入校的新生學校一般會安排宿舍,兩人一間,每年費用4000港元左右。從第二年開始,學校就不一定保證能有宿舍住。一般會幾個同學出來合租,費用雖然與宿舍不相上下,但需要找房、租房、討價還價。

  “很多時候上一屆的同學會直接轉給下一屆的同學,所以基本上不用擔心找不到房子。”畢然説。

  來自北方城市的海倫對香港的飲食印象深刻。她説,學校裏的飯菜還算豐富多樣,很多市場化的快餐品牌都已經入駐校園。每一餐的費用大約20港元左右,校園裏的西餐廳、咖啡廳稍貴一點。如果不想在食堂吃飯,宿舍裏也可以做飯。

  針對內地考生關心的面試問題,學姐們紛紛分享自己的經驗。吳霜認為,最重要是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用害怕,同時要尊重其他人發言的權利。對於內地生普遍擔心的英語口語問題,她認為問題不大,因為一起參加面試的都是內地生,大家程度相若,負責主考的老師也理解,所以只要把想説的清楚表達就可以了。

  (據新華社電 記者王麗麗 張雅詩 李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