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8日星期一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將於近日赴法國華工墓獻花-第一次世界大戰-華工-李肇星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將於近日赴法國華工墓獻花|第一次世界大戰|華工|李肇星

前外交部長李肇星將於近日赴法國華工墓獻花|第一次世界大戰|華工|李肇星


  在法華工靠勤勞挺直腰板

  據新華社消息,應法國總統奧朗德的邀請,前外交部長李肇星作為中國政府代表赴法國出席14日舉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紀念活動。

  法國歐華歷史會會長葉星球告訴《法制晚報》記者,當地時間15日早上他將陪李肇星出席諾萊特華工墓園紀念活動,向長眠此地的840多位一戰華工獻花。

  他說,一戰時共14萬多名中國人遠赴歐洲戰場,近萬人埋骨他鄉,約3000人戰後留在法國。他們是中法友誼的見證人和開拓者。

  異國生活與工友一起父親才講中文

  華工張長松的兒子張熱拉爾告訴記者,年僅17歲的父親1917年從江蘇淮安來到法國,戰後在法國中部的機械城找瞭一份煤炭工的活兒,並與法國姑娘結婚,生瞭10個孩子。

  早年,他明顯地感受到生活異常艱苦的他們並非受到法國民眾的歡迎。“每到周末,父親的工友便來我傢做客。那是我唯一聽到父親講中文的時候。”現年已經73歲的張熱拉爾說,即便如此,父親還是於1944年加入瞭保衛法國、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軍隊,“他是一名勇敢的戰士”。

  葉星球則告訴記者,張長松的另一個兒子張捷哈聽聞山東華工後裔程玲希望赴法掃墓時,主動致信法國前總理拉蘭。結果,程玲一傢人的簽證很快得到簽發。

  融入他鄉娶法國姑娘參戰保衛法國

  葉星球說,中國最早是1916年派遣華工赴法國的,因為至少簽3年合同,所以剛好遇上瞭巴黎和會。當時北洋政府想通過派遣勞工的方式取得戰勝國地位,結果日本政府仍想侵占山東。20年後,也就是1937年日本大規模侵華後,許多華工加入法國軍隊抵抗法西斯侵略。

  在支援一戰協約國時,華工們最初說是以工代戰,結果部分被送上前線,做什麼的都有,比如挖掘戰壕、修築工事、野戰救護、掘埋屍體、清掃地雷、築路架橋、解運糧草、裝卸給養……不過因為屬於勞務輸出,5法郎的工錢(約為一個大洋)比國內還是要高,起碼是五倍,而且多數時候如數如期發放。

  戰後留在法國的3000名華工的確生活艱苦。“大部分人都沒受過多少教育,語言障礙加上歧視,所以第一代華工的回憶多是貧弱的中國以及法國艱辛的生活。”葉星球說。

  獲得肯定法政府授勛華人挺直腰板

  1988年華人華僑在法國建立瞭第一個聚居區,2008年更是在13區建立第一座華人紀念碑。這些年法國政府對於華工的歷史地位也不斷予以肯定,比如1988年一戰結束70周年之際,法國政府對兩位在世老華工呂虎臣和曾廣培授予榮譽軍團騎士勛章,並鑲立華工紀念銅牌。

  在葉星球看來,這首先是與華人華僑的勤勞、友好、努力分不開的。時間一長,不美好的記憶開始消退,好多華工都跟法國姑娘結瞭婚,後裔都是土生土長的法國人。

  同時,與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有重大關系。當時中國一窮二白,才想著派勞工赴歐,以至於許多青年死在他鄉。如今中國日漸強大,在國際上形象越來越好,華人華僑在國外便能夠挺直腰板做人做事。今年各個紀念華工活動,都有幾位華人市長和副市長參加。

  諾萊特華工墓園

  墓園坐落於法國北部索姆省濱海努瓦耶勒市郊諾萊特村(Nolette),這裡曾是英軍華工營地。從2002年清明節起,旅法僑界開始公祭一戰華工。

  據統計,最終約有9000名華工死亡或失蹤,3000多人定居法國,其餘華工於1919年秋至1922年春陸續返鄉。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現有華工公墓69處,其中法國32處,共有1874人葬於法比兩國。諾萊特村華工墓園是歐洲最大的一處,建於華工營地舊址之上,安葬瞭842名中國勞工,其中以山東人居多,其次是當時的直隸人,共153人。

  本版文/記者李志豪實習生何四芬

(原標題:百年前一戰華工娶法國姑娘參加二戰融入當地社會 我前外長今赴法國華工墓獻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