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中國或無緣頁巖氣出口國 但有望成為生產大國

中國或無緣頁巖氣出口國 但有望成為生產大國

中國或無緣頁巖氣出口國 但有望成為生產大國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電(記者石巖)針對日前某國外研究機構稱“中國未來成為頁巖氣出口國的機會不大”的論斷,多位專傢在北京表示,基本同意上述論斷,但不排除中國躋身頁巖氣“生產大國”的可能性。

  頁巖氣是從頁巖層中開采出來的天然氣,是一種重要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近年來,肇始於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已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註。中國國土資源部估計國內頁巖氣資源量為25萬億立方米,這一巨大儲量使國際社會對中國能源前景保持樂觀。

  專業服務機構德勤近日發佈報告指出,雖然中國頁巖氣發展前景廣闊,但人均儲量隻有80千立方英尺,且受政策帶動未來5年的天然氣需求量平均每年增速達13%,因此該報告認為中國未來成為頁巖氣出口國的機會不大。

  “(德勤報告)說的對,我們很可能不會成為頁巖氣的出口國,我們自己都不夠用。”在24日開幕的頁巖氣高級技術與管理培訓研討班上,中國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張大偉如是告訴中新社記者。

  張大偉提供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20年,中國國內天然氣消費將達3800億立方米,國內常規天然氣產量為200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達1800億立方米。

  “(頁巖氣)出口對我們國傢來說意義不大”,華油能源集團公司董事會執行董事兼集團公司副總裁金樹茂對中新社記者說,“目前的當務之急是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同時進一步加強中國能源安全戰略。”

  盡管對中國未來頁巖氣出口抱持悲觀態度,但張大偉稱,他認為中國“很有可能成為頁巖氣的生產大國”。“現在越打(井)越好,而且如果將來放開,將有可能是全國遍地開花,前景廣闊。”他說。

  張大偉稱,當下中國頁巖氣開發存在巨大機遇,如資源潛力大、社會資本投資熱情較高、探礦權市場已放開、國外成熟技術可借鑒及人力成本較低等。但他同時指出,中國缺乏相關的宏觀頂層設計,將是阻礙頁巖氣開發利用的首要障礙。

  “在頁巖氣開發方面,可謂是‘九龍治水’、各自為戰,沒有一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張大偉說,這種局面亟待改變,相關監管制度的缺乏,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與此同時,張大偉指出,盡管探礦權市場已放開,但“放開得還不夠”,“我們不但需要國傢隊,也需要有更多民營企業加入”。

  “經過近幾年的攻關、消化吸收,我們已掌握瞭一些技術,但在一些核心技術領域,還需要不斷地攻關、學習。”張大偉坦陳。

  在技術層面,中科院院士賈承造介紹說,儲層的精細描述將是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勘探面臨的核心問題。

  “需要看到,美國的‘頁巖氣革命’是二三十年演變的結果,中國的頁巖氣也必然要走這個過程。我預測中國頁巖氣五年有一定突破,十年有較大發展,二十年有絕對的發展。”金樹茂稱,“中國的頁巖氣發展應該努力,但同樣也應該有耐心。”(完)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