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到“東方水城”蘇州 品味精致慢生活

到“東方水城”蘇州 品味精致慢生活

到“東方水城”蘇州 品味精致慢生活


  在一座城市,如詩如畫,有一座古街,小橋流水。這座東方水城,讓世界讀瞭2500年。她用古典園林的精巧,佈局出現代經濟的版圖,她用雙面刺繡的絕活,實現瞭東方與西方的完美融合。

  作為一名一年365天有300天都在路上的行者,我遊遍瞭全國各地山水,尋訪過世界奇觀,但仍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依然是情愫盈盈。來到蘇州,漫步在幾百年前的皇傢園林,仿佛置身於天堂。如今的蘇州園林像拙政園、留園這四大園林之二,雖然早已沒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意境,但那些精致得不像是真的亭臺樓閣,溫柔得讓人心無處安放的吳儂軟語,小橋流水、白墻黛瓦,還有充滿情調的平江路,小橋、流水、古屋,甚至是路邊的小咖啡館和特色小店,仿佛就是一幅美麗的天堂之畫,不染一塵。

  初到蘇州,這裡的小橋流水、枕河人傢是不能不看的。來到歷史老街平江路,一股子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立即彌漫開來。人字形的屋頂,斑駁的老墻,曬褪瞭漆的閣樓門窗,簡陋的花盆裡種著不知名的小花....。。這裡無處不透露著水岸人傢生活的精致情調。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蘇州美美,就美在園林美;小橋美,美就美在那流水。蘇州就是這要一座城市:喧囂繁華和小巷的寧靜清幽並存,新城區的車水馬龍和古城裡的悠閑自如同在。蘇州古城到處充滿著古老的氣息,到處都是粉墻黛瓦,就連這裡的公交車站都像是蘇州園林的一個亭子,這是古城積淀下來的特有的文化韻味。站在蘇州市七十六米高的北寺塔之上,清晰地看到粉墻待瓦的古城與高樓林立的新城區別開來,這種感覺就更加強烈。據說為瞭保護古城,蘇州古城區的所有建築的高度不得高於北寺塔的高度,所以城區的建築一般以三層樓的為主。

  中國四大園林 最美拙政園

  北京頤和園、蘇州拙政園和留園、承德避暑山莊被列為中國四大園林。來蘇州遊玩逛園林,自然要數拙政園最值得一逛瞭。在拙政園你每一個轉身都能看到不同的風景,每一個回眸都能看到不由得欣喜,它給你的美很舒緩,很安靜。

  拙政園以水見長、自然典雅、庭院錯落、花木為勝。園裡處處是精雕細琢,粉墻黛瓦,小橋流水,綠樹紅花,蕉肥竹瘦。拙政園分為東、中、西三個部分,各有風味。其中數東園面積最廣,綠野遍佈、蓮渠縈繞,樹古林深。而東園與中園以極為別致的遊廊為屏風,連接彼此。夏日裡,在拙政園,立於長廊下,細細感受古樹參天、小橋流水的意趣,自是悠閑愜意。

  拙政園是明嘉靖年間禦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買下來的,喻意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

  拙政園亭子眾多也各俱特色,要說最耐得住寂寞的,應該數拙政園的涵青亭吧。因為涵青亭處於拙政園東部最南端的角落,緊靠在園林南界墻,是一座平面為凸字形的倚壁面水的小築。很多遊玩過拙政園的竟不知還有這個亭的存在。涵青亭的名字取自唐儲光羲的詩句:池草涵青色。據說,重建之時,於蘭雪堂西土山後的草地上掘一弧形水池,為瞭體現詩句的意境,復於界墻下臨水構一小築,以池名而題,所有稱作“涵青亭”。

  姑蘇城外寒山寺 慕名造訪皆虔誠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相信很多人會因為唐代詩人張繼這首膾炙人口的詩而選擇蘇州。我雖然不是因為這首詩而來蘇州,來到蘇州卻是因為首詩而來寒山寺,一尋當年詩人的意境。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古運河畔楓橋古鎮,相傳唐貞觀年間,寒山子曾在此當主持,而改名為寒山寺。唐朝詩人張繼當年也是途徑寒山寺,滿懷旅愁,觸景生情而寫瞭下上面這首《楓橋夜泊》的。寒寺內古跡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等,寺內的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寺廟很有特色,都是青磚黃墻,裡面住著很多虔誠的信徒。

  情歸同裡 古鎮“復活”

  在太湖之畔古運河之東,蘇州吳江區的同裡鎮,是江南名鎮之一,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鄉古鎮。鎮外四面環水,穿流著15條河流,傢傢臨水,戶戶通舟,是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傢。

  同裡水多,橋也多,這裡大小橋梁有55座之多,最有名的為長青橋、吉利橋、太平橋這三座三橋,據說這三座古橋在舊時是同裡婚嫁花轎必經之橋。有句話說的好:“到同裡,走三橋,長青橋,吉利橋,太平橋,仿佛走瞭三橋,長青、吉祥、平安就像被繡在美好畫卷上一樣,永遠相伴。”蘇州的每一座橋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這55座橋,該有多少動人的傳說!

1 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