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9日星期四

在拉薩寺廟中朝拜 與宿世的本身來次約會_10



在拉薩寺廟中朝拜 與宿世的本身來次約會


















在拉薩寺廟中朝拜 與宿世的本身來次約會





  拉薩,作為歷代達賴的駐錫地,作為歷史上西藏政治、權力的中心,更是朝聖者的天堂。大昭寺無意識佛教威嚴尊貴的代表,但不知你是否逛過拉薩的大街小巷,在拉薩的各個角落,都透著佛教的聖神。下面就給大傢介紹一些在拉薩名氣不大的寺廟吧。

  坐落在拉薩市西郊約十公裡的根培烏孜山南坡的坳裡,是黃教創始人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紮西班丹於公元1416年創建。 “哲蚌”是藏語,直譯為“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簡譯為“米聚”,象征繁榮,藏文全稱意為“吉祥積米十方尊勝洲”,它是格魯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1962年,哲蚌寺列為西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門票:50元,藏人免費

  開放時間:9: 00-13: 00,下午大部分佛殿都不開門

  交通:從拉薩市區可乘出租車前往,到山腳20元,到山上30元。也可從市區坐3路中巴,隻能到達山腳,有時候山下有拖拉機載客上山,1元/人,否則要步行上山,約需半小時。

  甘丹寺位於拉薩達孜縣境內拉薩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距離拉薩57公裡,是黃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廟,它是由佛教格魯派的創始人宗喀巴於1409年親自籌建的,可以說是格魯派的祖寺,與哲蚌寺、色拉寺合稱拉薩“三大寺”,清世宗曾賜名為永壽寺。寺院全稱“甘丹朗傑林”,甘丹是藏語音譯,其意為“兜率天”,這是未來佛彌勒所教化的世界。宗喀巴的法座繼承人,歷世格魯派教主甘丹赤巴即居於此寺。

  門票:45元,藏人免費

  交通:在大昭寺廣場有中巴前往,每天早上7:00發車,來回票價為20元,車程2個多小時,原車14:00返回。

  拉薩有句老話:“先有木如寺後大昭寺”,建於吐蕃時期(公元820年),位於八廓東街西側的小巷內,與大昭寺僅一墻之隔。穿過段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走進一方狹窄的寺門,就是木如寧巴寺,共有三層。據說當初主要是為來大昭寺事佛的僧侶提供住宿而修建。每年各大寺廟喇嘛來參加大昭寺傳召大法會時,連人帶馬都住在這兒。木如寧巴寺內最早的建築為“臧巴拉”佛殿。主殿西側僧房的中部就是藏巴拉佛殿,其佈局和結構仍帶有吐蕃早期的遺風。今天的木如寧巴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寺廟與居民大院的混合體,她仍然是一個屬於拉薩人但不屬於遊人的院落。

  格薩拉康是一座小小的漢地寺廟,坐落在佈達拉宮西南的磨磐山上,供奉著一位漢族的英雄——關公。拉薩的關帝廟就是藏漢民族和諧交融的見證,也是很奇特的一個小寺廟,可以說是別有樂趣。拉薩認把關公當成為藏族人的民族英雄格薩爾王來看待,這種傳奇的故事與廟宇,想來是拉薩最特別的景色。寺廟很小,約20~30分鐘左右就可以瀏覽完。

  門票:10元/人。

  景點開放時間:9:00-16:00。

  這裡不僅是女性佛者的樂園,同時也是一些社會中的女性們學習佛教、文化和各種知識的場所。這裡曾經培養瞭很多有影響的人物,其中有西藏著名的女活佛桑頂.多傑帕姆,她就是從這裡走向佛界的,走進倉姑寺大門,首先是一排並不長的轉經桶和畏桑塔,主佛殿就坐落在迎門左側一點。細心的尼姑們把這個傢園,收拾的整齊幹凈,清潔幽靜。阿尼倉姑寺的院子裡有一個倉姑甜茶館,是院子裡一個露天大棚,用柵欄與寺院隔開。倉姑寺茶館裡最出名的還是甜茶,雖然這裡的甜茶也是用奶粉熬制,喝起來卻口感清爽,不膩,也不像一些甜茶館的茶那樣喝完更口渴。

  紮基寺位於拉薩市北郊的紮基路上,是全西藏唯一的一座財神廟,寺廟雖小,但香火十分鼎盛。據說最初這個寺廟是專門為外來人求平安而設,但外來人中大多又是生意人,在紮基寺敬神後特別靈念。於是,這裡逐漸成為瞭大傢所稱的財神廟。按藏族同胞的說法,周三是在紮基寺敬神的時間。每周三,這裡總是人山人海。紮基寺的財神特別嗜酒,祭拜時候可以在寺廟門口的小店裡面買上一瓶白酒、幾捆艾草松葉,情況方便的話自備哈達和酥油(帶上小勺),並換好零錢進入參拜。

  功德林寺位於佈達拉宮西南的帕瑪日山下,是拉薩四大林之一。功德林寺是1972年清軍擊退廊而喀的入侵後,清朝大獎福康安撥付白銀7000兩指示八世達察所建。乾隆五十六年皇帝賞銀近千兩,並賜名“功德林”匾額,距今有209年歷史。功德林寺,中文意思為平安寺,“功德林”藏語意為“衛藏永安”。功德林寺是達察活佛在



拉薩的宮邸,主體建築高四層,內供宗喀巴鍍金銅像,土丹貢佈等身像,還珍藏有清朝歷代皇帝特賜的獎匾和珍寶。

  出瞭下密院,往西到藏醫院路對面前行,策門林寺就坐落於路口處的巷子裡。它不是單純的寺院,同時也是居民區。進瞭小院,同古城南線的小寺廟不同,這處庭院中的寺廟雖然同樣冷清,卻陽光普照,完全沒有城市中的擁擠。

  地址:北京東路與藏醫院路交叉處附近

  進入小昭寺路,沿著小昭寺路繼續往前,就在小昭寺旁邊,就到瞭香火最旺的一個小寺廟——次巴拉康寺。每天這裡人來人往,門口總聚集著一堆乞討者,門內轉經筒對面也總是坐著一排乞討者,註視著來此上香的香客們。大殿裡的小轉經道總是摩肩接踵的,大殿裡供奉著無量壽佛,也許這就是它香火極旺的原因吧。

  忌稱呼不當對寺廟的僧人、道人應尊稱為“師”或“法師”,對主持僧人稱其為“長老”、“方丈”、“禪師”。喇嘛廟中的僧人稱其“喇嘛”,即“上師”意,忌直稱為“和尚”、“出傢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稱呼。

  忌禮節失當與僧人見面常見的行禮方式為雙手合十,微微低頭,或單手豎掌於胸前、頭略低,忌用握手、擁抱、摸僧人頭部等不當之禮節。

  忌談吐不當與僧人道人交談,不應提及殺戮之辭、婚配之事,以及提起食用腥葷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為舉止失當遊歷寺廟時不可大聲喧嘩、指點議論、妄加嘲諷或隨便亂走、亂動寺廟之物,尤禁亂摸亂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動應靜立默視或悄然離開。同時,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以免因孩子無知而做出不禮貌的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