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探秘古代高考考場 閬中印象之貢院_2



探秘古代高考考場 閬中印象之貢院


















探秘古代高考考場 閬中印象之貢院





  閬中貢院,又稱川北道貢院,是古代專門供學子們考試的地方。目前全國貢院最有名的有兩處,一處是南京的夫子廟,即江南貢院,另一處就是閬中貢院。據記載,在明清時閬中曾代行四川臨時省會10年,那期間在這裡共舉行四科鄉試。省會遷徙後,閬中貢院考棚又作縣試、府試場所,一直到廢除科舉制度後貢院才閑置下來。

  今天貢院被作為展示古代科舉制度的活教材成為閬中旅遊的一處重要景點。“貢院”,就是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的那座院子的簡稱。在古代,凡是獻給皇帝的物品叫貢品,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的地方當然就叫“貢院”瞭。閬中貢院是目前全國唯一能夠看到全貌的古代鄉試貢院,也是保存最完好的一處高等級科舉考場。

  進入貢院,首先看到的就是一扇懸掛“龍門”字樣的大匾,預示著學子們隻要通過瞭貢院的考試,就會鯉魚躍龍門,入朝為官瞭,真正的十年寒窗,一朝成名。比現在考起公務員厲害多瞭。

  閬中貢院保存完好,三進四合庭式建築,純穿鬥木結構,房舍整齊規矩,前院是考場,後院是齋舍,四周都是號房。這是庭院中的十字形走廊,走廊兩邊欄桿連帶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點。

  兩旁的房屋現在都作為各種展示廳,展示廳中陳列瞭大量的科考文物資料。

  連中三元,是古代科舉考試的最高境界。鄉試第一名稱解元,會試第一名稱會元,殿試第一名稱狀元。如果三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就是“連中三元”

  考試作弊自古有之,今天看來,僅憑這位作弊者的手抄小書的功力就可以勝任文秘一職瞭。

  彌封所,收藏考卷的地方。所有試卷上寫有考生姓名、履歷後折疊起來封好,糊名,連同所備謄錄用卷編上相同紅號,彌縫處加蓋印信。待錄取後,再對照紅號折看姓名,像這樣的房間貢院中還有多處。

  號舍,學子們考試的地方,按天、地、玄、黃……編號。號舍長度四尺,設有兩層木板,考試時上層木板為桌案,下層木板為坐凳,夜晚取出上層木板並入下層,用來當睡覺的床。這個面積隻有一個多平方的號舍還沒有門,考生需自備油佈作門簾以防風雨。在考試的幾天裡,考生答題和食宿全在號舍裡,可謂艱苦異常。

  四川科舉人才分佈圖。圖中可以看出閬中在歷史上是人才輩出,錄取人數遠遠高於其它地區。由於古代交通不便,許多人不能按時趕到,而貢院設在閬中,本地學子有瞭天時地利之便,錄取人數自然會高於外地,導遊對此如此解釋道。

  監考大堂紅匾高懸宋徽宗瘦金體題字“旁求俊義”,其中義字少一點,乃尋才之義。

  貢院內的武試考場。貢院內出現這處武試考場,更像是為迎合遊客心理搞的創收項目。

  會經堂是考官閱卷的地方,這裡供奉著孔子的塑像。老夫子面帶慈祥,雙眼微瞇,似睡非睡。夫子塑像前掛滿瞭傢長們對子女的期盼。

  龍門與至公堂之間建明遠樓,考試時,巡查官登樓眺望,居高臨下,監視考場,提防作弊。

  進龍門通過長長的廊道便是至公堂。是考官唱名、發卷、監考的地方。作為“科舉文化”旅遊點,閬中貢院復原瞭清初四川學子趕考的舊貌。遊客在這裡隻要交上一定數量的銀兩,就可以現場親身體驗。中間這位小朋友在傢長的鼓動下,參加瞭學子趕考體驗,兩邊陪同考試的是導演方的。

  小朋友雖然還沒有到高考年齡,還是可以看出信心滿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