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6日星期一

你有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嗎?

你有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嗎?

你有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嗎?


NLP導讀: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作為傢長的我們,自從孩子的誕生,我們就開始為其做打算,為他們做選擇。但是在我們認為為你好才這麼做的同時,孩子們卻總是和我們唱反調,我們一腔愛兒之情,總是落得不圓滿的下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有一個華僑在談及中國孩子的時候這樣說過:中國的孩子好像有選擇的權利,但是卻被大多數的父母們給沒收瞭,他們喜歡替孩子做主,按照自己的意願來規劃孩子的人生道路,做瞭孩子思想上的‘全權代理’。

  上初中的許麗,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很好,並當瞭班長,同時還是學校學生會的成員。雖然平時很忙,但許麗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她總是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所以,雖然當瞭幹部,她的學習並沒被耽誤,因為她很努力,成績甚至比以前更好瞭。

  到瞭初三,許麗依然是班長。

  可是有一天,媽媽卻對她說:明天跟你的老師說一下,不當班長瞭。該考高中瞭,你應該專心學習,爭取考上一所好的高中。

  許麗說:當班長並不影響我的學習,為什麼不當?我不說。

  可這位媽媽不顧女兒的反對,硬是強迫她辭去班長的職務,還說,如果女兒不說,她就自己到學校和老師說。

  無奈之下,許麗隻好辭去瞭班長一職。

  到瞭報考高中的時候,這位母親又非讓女兒按自己的意願填報志願不可,可是許麗並不想上那所高中。

  面對自己的意願一次又一次被母親強制改變,許麗感到很壓抑。可母親還天天在她耳邊嘮叨,說這麼做都是為瞭她好。後來,她有什麼話也不再對母親說瞭。

  到瞭高考的時候,許麗不顧母親的再三阻攔,選擇瞭一所離傢很遠的外地大學。

  一些傢長總覺得自己是傢中的權威,自己說出的話是一言九鼎的,做子女的不得反抗,並且總以為自己是為瞭孩子好,但卻很少顧及孩子的想法,其實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選擇。

  在美國,在孩子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之後,很多父母就會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當然,這也是在合理的范圍內。比如,對於一個2歲的小孩,每天早晨,當他起床的時候,可以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穿的衣服。

  在德國,愛護兒重、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6-10歲的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法律又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遇,可向法院控告自己的父母。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瞭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為使兒童的性格得到健康的發展,德國教育傢提出瞭體驗自然的口號,德國兒童從小就可以參與各種生態活動站的活動,去觀察和感受大自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盡情展示自己的個性。

  對孩子進行民主的傢庭教育,給予孩子選擇的權利,是每位傢長應該做的。日常生活中,子女與父母當然會有不少分歧,有生活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還有思想認識方面的。而對孩子的不同見解,傢長應該感到高興而不是溫怒,因為孩子產生自己的見解充分說明瞭孩子正試圖用自己的大腦進行思考並嘗試不依賴大人而獨立行事。這時,傢長明智的做法就是與孩子一起商量,在平等的交談中探討、比較各種方案或觀點的可行性,從而引導孩子作出正確的選擇。

  或許有的傢長會說:孩子的選擇不一定的正確的,因為他們畢竟還很小。的確,尊重孩子的選擇並不能保證孩子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這就需要傢長在給予孩子選擇權利的同時,註重培養孩子的辨別能力。不過,孩子的辨別能力隻有在選擇的實踐中才能培養出來,所以,最好的培養方法就是多為子女提供自作主張的機會。比如,孩子需要添置衣服的時候,在款式、顏色等方面最好由孩子自己選擇;星期天,也最好讓孩子置辦一天的夥食,吃什麼、怎麼吃由他去操心;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瞭困難,傢長可以幫著他出出主意,但解決間題的辦法最後還是由孩子自己確定。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摔幾個跟頭、走一段彎路,但選擇的能力正是在這一次次選擇的嘗試中得以提高的。傢長千萬不要剝奪甚至取消孩子選擇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都有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身為父母,要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為自己的事情做主,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多給孩子一些選擇權,以增加孩子的自我意識。

NLP四月寄語:)希望這篇文章能給你帶來幫助,無論如何請記得——你的生命可以變得更美好!如果改變一點會讓你更卓越,那會是什麼?人生魔術師,改變像魔術一樣神奇!點擊學習:人生魔術師

幸福延伸

婚戀心理:6種心理狀態影響和諧性愛l
親子心理:如何進行最好的隔代教育?
管理心理:做一個怎樣的老實人
心理推薦:地球人都喜歡趣味心理頻道

微信掃描二維碼,每天一條實用心理學資訊推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